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崇明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0年代末期的鸟类及其生境调查研究基础上,正式提出拟建的上海市崇明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5年来随着滩涂的游涨及90年代初期人工围垦的影响,滩涂自然植被和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也随之有了相应的相应的动态变化。该文在新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对崇明东滩鸟类赖以生存地自然植被恢复,候鸟食料的容量分析等作了研究;同时,还论述了崇明候鸟自然保护区的界线范围及其动态变化,以及保护区内部3个功能小区的动态等。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Al, As, Be, Cd, Ca, Cr, Co, Cu, Fe, Pb, Li, Mg, Mn, Ni, Rb, Se, Sr, and Zn in fruiting bodies of edible mushrooms Calocybe gambosa, Entoloma clypeatum, Entoloma saepium, 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 and Amanita rubescens growing in an orchard planted with fruit trees and situated close to a high-grown forest was studied during years 2016–2018. A. rubescens show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the element accumulation with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of 48.5, 16.2, 7.80, 6.53, 1.75, and 1.68 obtained for Rb, Cd, Cu, Zn, Sr, and Mg, respectively. Both Entoloma species accumulated the elements similarly with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1.0 obtained for Rb, Cu, Cd, and Mg.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0.05 were obtained for Al, Cr, Fe, and Pb in all studied species. The contents of beryllium (<0.1?mg/kg dry matter) were always the lowest among the studied elements. The contents of some elements of studied mushroom species significantly fluctuated over the years. Despite the fact that some studied elements (As, Be, Cd, Pb, Ni) are considerably toxic for humans, the pronounced effect on health is not expected if the studied mushroom species are consumed occasionally and do not represent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diet.  相似文献   
103.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体系等其它环境因子间接地影响植物入侵。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入侵群落的初级生产量、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群落的可入侵性。今后应当着重从群落水平,结合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植物类群对二氧化碳的响应,为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4.
IntroductionThestudyofmodernsoilzoologyhasenteredintoastageofbiologicalproductivityandtherelationbetweenhumanandenvironment.P?..  相似文献   
105.
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营养盐时空分布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苏省常州市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讨了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突出,河流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70±0.76)mg ·L-1、(1.81±0.42)mg ·L-1、(1.03±0.61)mg ·L-1、(0.38±0.31)mg ·L-1、(25.74±37.00)μg ·L-1和(6.35±0.81)mg ·L-1.河流总氮污染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冬、春季劣于夏、秋季,河流总磷污染表现为秋、冬季劣于春、夏季,空间差异表现为北 > 西北 > 南 > 东部,河流处于中~高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2.25±0.94)mg ·L-1、(0.98±0.47)mg ·L-1、(0.19±0.14)mg ·L-1、(0.11±0.03)mg ·L-1、(18.71±8.76)μg ·L-1和(4.59±1.09)mg ·L-1,氮、磷质量浓度均超过Ⅲ类水标准,在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南部降低的趋势,湖区处于轻~中度富营养状态.丹金溧漕河、通济河与薛埠河等河流是长荡湖流域河湖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丹金溧漕河干流输送氮、磷年通量最大,约为通济河和薛埠河年通量总和的10~12倍.长荡湖流域河流氮、磷污染同时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与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大气沉降是导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加剧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6.
鼎湖山大气颗粒物中OC与EC的浓度特征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安娜  温天雪  华维  杨员  孟泽  胡波  辛金元 《环境科学》2020,41(9):3908-3917
为了解华南背景区域鼎湖山站碳质气溶胶的浓度水平与来源,采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鼎湖山站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中的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浓度水平,并分析了碳质组分的浓度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PM_(1.1)、 PM_(2.1)和PM_(9.0)中,鼎湖山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6±2.0)、(7.3±2.4)和(12.8±4.0)μg·m~(-3), 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1.4)、(2.7±1.6)和(3.4±1.7)μg·m~(-3). PM_(1.1)和PM_(2.1)中OC分别占PM_(9.0)中OC的43.8%和57.0%, EC占67.6%和79.4%. OC和EC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中. PM_(1.1)和PM_(2.1)中OC和EC在秋季最高,OC在冬季最低,EC在夏季最低. PM_(9.0)中OC夏季最高.鼎湖山中碳质气溶胶以OC2、 EC1、 OC3和OC4为主,夏季OC3EC1,生物排放源增强,冬季EC1质量浓度最高,局地的机动车排放源更强.OC和EC在4个季节都呈现双峰型分布,细粒径段峰值位于0.43~0.65μm,粗粒径段峰值出现在3.3~5.8μm. PM_(1.1)和PM_(2.1)中OC以一次排放为主,二次有机碳(SOC)在春季最高[(3.0±1.4)μg·m~(-3)],冬季最低[(1.3±1.4)μg·m~(-3)],春季二次转化更强.鼎湖山大气细粒径段OC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粗粒径段主要来自生物源排放,EC主要受到燃煤、机动车排放和扬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基于AERMOD线源模式的城市路网一次PM2.5排放扩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PM_(2.5))易在城市交通密集区域和高峰时段扩散积累,形成高浓度的排放热点区域,对人体健康影响显著.本研究基于本地化机动车路网排放清单,应用AERMOD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六环内区域进行线源扩散模拟,探讨城市路网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排放特征、气象条件和临时控制措施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典型工作日的排放水平下,冬季工作日的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为2.94μg·m-3,夏季工作日为1.95μg·m-3.两季24 h浓度变化均呈夜间浓度高于日间的特点,但两季峰值在气象条件和排放强度的双重作用下又有所区别.冬季早晚高峰峰值浓度分别为日均浓度的2.3和1.7倍,而夏季早晚高峰由于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并未明显形成一次PM_(2.5)峰值.研究还以APEC峰会为例,评估峰会期间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的季节气象条件下,APEC峰会期间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较峰会前削减50.1%,凌晨5:00达到小时最大削减率66.6%.冬夏季工作日机动车源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空间分布呈偏态分布,65%的浓度集中在30%的网格面积上.以冬季工作日为例,高浓度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各环路快速路、易拥堵主干道及省道、国道和高速路上,以上道路应成为排放控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8.
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是针对2010年和2015年引起嫩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分析,判断主要超标指标为有机生化指标。为进一步明确嫩江缓冲区水质影响关键因子,采用因子分析评价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状况。依据因子的荷载矩阵,2010年和2015年的主导因子均累计解释了原始向量80%以上的信息,反映了这两年水环境和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流域水质状况分析,为今后对嫩江流域水功能区目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9.
文章利用OMI卫星全球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Level3级产品数据,研究分析了河南省2006年-2015年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10年大气对流层平均NO2柱浓度为15.38×1015 molec/cm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2014年起出现了大幅回落;NO2柱浓度月均值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NO2柱浓度的季节均值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河南省NO2柱浓度空间分布不均衡,自西南部至东北部逐渐增加,其中东北部为NO2浓度高值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110.
为了促进技术变迁因素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分析其以往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使用动态基期,用统计方法定量计算了 1994~2004年各年度技术变迁因素对我国主要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按是否以削减污染为直接目标,可将技术变迁分为2类:(1)生产工艺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不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但会影响到生产投入物的数量和种类、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污染强度和排放量。(2)污染削减技术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利用环境统计年鉴中的污染削减量数据将技术效应分解为2部分:源自污染削减技术和源自生产工艺,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变迁降低了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污染削减技术对所有污染排放量的下降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伴随较大的年度变化。生产工艺变化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不同。可见中国目前的污染削减主要依靠“末端”污染削减技术,“过程控制型”生产工艺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也反映出目前技术变迁尚未向“环境友好型”演进。因此,要促使我国技术变迁向“环境友好型”演进,特别需要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