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342篇
基础理论   7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目的 研究不同诱发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燃烧特性,科学认识海洋工程和装备领域储能电池的安全性,为海洋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模拟三元锂离子电池机械滥用和热滥用场景,分别用针刺和加热方式触发锂电池热失控,对不同带电状态(0%、25%、50%、75%、100%SOC值)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温度、电压、质量损失进行测量,对热失控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并分析极片残余物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电池SOC值的增加,热失控反应强度增加,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温升速率和质量损失率均增大。针刺和加热触发电池热失控后极卷形态变化特征不同,分别呈“贝壳”和“月牙”形状。极片残余物的热重分析表明,50%SOC值和100%SOC值电池在针刺和加热后,极片残余物氧化分解后的质量损失比例分别为36.73%、18.75%和38.28%、30.38%。结论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随电池SOC值和诱发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高SOC值时,电池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一定条件下,针刺比加热更易触发电池热失控,而加热触发的热失控反应速率更快。热失控后的极卷形状变化和残余物热重分析可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12.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运用最短增广链算法构建城市PM2.5扩散的容量网络模型。通过分析城市环境中水平距离、海拔、风力等因素的作用,对PM2.5区域性扩散的物理过程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西安市近期空气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预测值与监测值基本吻合。同时,模型输出揭示了西安市PM2.5的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