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30篇 |
免费 | 1763篇 |
国内免费 | 60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86篇 |
废物处理 | 497篇 |
环保管理 | 3084篇 |
综合类 | 14085篇 |
基础理论 | 2738篇 |
环境理论 | 14篇 |
污染及防治 | 2698篇 |
评价与监测 | 1237篇 |
社会与环境 | 207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414篇 |
2022年 | 704篇 |
2021年 | 823篇 |
2020年 | 786篇 |
2019年 | 738篇 |
2018年 | 697篇 |
2017年 | 908篇 |
2016年 | 1116篇 |
2015年 | 1126篇 |
2014年 | 1141篇 |
2013年 | 1465篇 |
2012年 | 1782篇 |
2011年 | 1822篇 |
2010年 | 1353篇 |
2009年 | 1347篇 |
2008年 | 1102篇 |
2007年 | 1667篇 |
2006年 | 1674篇 |
2005年 | 1351篇 |
2004年 | 1125篇 |
2003年 | 1180篇 |
2002年 | 928篇 |
2001年 | 757篇 |
2000年 | 707篇 |
1999年 | 668篇 |
1998年 | 474篇 |
1997年 | 416篇 |
1996年 | 324篇 |
1995年 | 292篇 |
1994年 | 294篇 |
1993年 | 244篇 |
1992年 | 185篇 |
1991年 | 145篇 |
1990年 | 102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12篇 |
1974年 | 8篇 |
1973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李先跃 《中国ISO14000认证》2010,(2):35-37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较严重的泛化问题,不少学者把生态旅游分成了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与一般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与浅层生态旅游,大众化生态旅游与小众型生态旅游等。笔者更愿意把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和小众型生态旅游归纳为体验式生态旅游,并从体验旅游的视角对生态旅游进行再认识,尝试对体验式生态旅游进行分析和界定。 相似文献
993.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涛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1):59-62
阐述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并按空间和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经典的脱氮除磷工艺,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除磷机理及工艺的介绍和分析,提出应加深对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进行工艺调控。 相似文献
994.
995.
对2002年6月—2012年5月京津唐城市群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的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3市的地理、气候气象条件,分析了京津唐城市群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根据3市PM10相互之间的发散系数,定量分析了3市PM10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2002—2012年北京市的PM10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012~0.600 mg/m3,天津、唐山2市的PM10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14~0.600、0.019~0.452 mg/m3。2008、2011年天津市PM10质量浓度年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唐山市从2008年后PM10质量浓度年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北京市PM10质量浓度总体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天津、唐山市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但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略不同;北京-唐山、北京-天津、天津-唐山之间PM10的月度发散系数范围分别为0.402 7~0.159 2、0.406 8~0.142 9、0.323 1~0.107 8,说明空间距离最近的天津-唐山之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较北京-天津、北京-唐山之间大。 相似文献
996.
997.
以天津市河道、水库为研究对象,在藻类增殖期采用连续流动法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对水体中总氮进行比对监测,同时分析水中藻类分类和藻细胞密度。试验表明:虽然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的结果精密度基本相同,但二者之间的系统误差存在显著差异,连续流动法较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的测定结果低5.4%。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结果的相对偏差与水体中藻细胞密度呈正相关性,当水体中藻细胞密度﹥2.41×108L-1时,对连续流动法测定总氮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相对偏差超过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8.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6个核心参数构成的IBI评价指标。采用95%分位数法建立了IBI评价标准,将IBI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35.84为优,26.88~35.84为良好,17.92~26.88为一般,8.96~17.92为较差,小于8.96为很差。结果表明,建立的IBI评价方法适用于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松花江流域各位点30.0%生物状况为优和良好,23.3%为一般;46.7%为较差和很差,说明流域内近一半区域的水生态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流域生境质量主要处于一般-良好的状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99.
借鉴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监测管理经验(特别是运行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简要介绍了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理局( SCAQMD)的空气质量监测现状、监测网络布局、颗粒物采样方法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对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管理架构和PM2?5考核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建议从4个方面借鉴SCAQMD经验:试行“空气质量管理区”模式;开展专项研究网络建设;逐步开展手工监测采样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提升数据挖掘水平,服务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000.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