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901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五届二次全委会明年在京召开我会两名代表参加全会活动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1997年2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我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程映雪教授作为正式代表,我会副秘书长、“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主编徐德蜀高...  相似文献   
52.
53.
在无人值守的情形下,实现对大型建筑空间内发热物体、火灾等热隐患的智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大空间热隐患监测中,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和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原理。利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的近红外响应特性(800~1200nm)、短波段内单调发射率函数、非相关滤色片构造和归一化数据处理模式等关键技术,使得常见的CCD图像监控设备实现了高温热隐患的非接触、可视化智能监测(即包括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以及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改进的设备有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综合分析了除尘系统进入的烟尘量、排放方式、排放浓度等5个参数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在一定时间内进入除尘系统烟气烟尘的量;对除尘器进口和出口即百叶窗内各方向烟尘浓度的测试,利用物料平衡方程,确定百叶窗内各测点各方向测定的烟气烟尘浓度,确定半敞开排放烟气烟尘的排放浓度,笔者发现,外排烟尘浓度与百叶窗内侧向烟尘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百叶窗内侧向测定烟尘浓度能够反映半敞开烟气排放浓度。据此,提出以半敞开方式排放烟气烟尘的除尘系统烟气烟尘浓度测试方法,即侧向间接测试法。  相似文献   
55.
采用先进的绝热加速量热仪为手段,对二甲亚砜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内容涉及纯二甲亚砜的热稳定性、加酸碱和硫化物等杂质后二甲亚砜的热稳定性,包括初始放热温度、温升速率、温度-压力等;通过修正试验数据,消除了热惰性因子的影响;得到了二甲亚砜的热稳定性特性。研究表明,在酸、碱存在时,二甲亚砜在室温下即可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导致二甲亚砜的分解温度提前。该实验研究结果,对二甲亚砜的安全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对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室内装饰织物的用量迅速增加 ,室内装饰织物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和热量 ,对人及环境构成了巨大危害。因此 ,研究装饰织物的燃烧特性非常重要。笔者利用热重 -差热 (TG -DTA)分析仪对纯棉、棉麻和腈纶这几种典型的装饰织物在不同的氧气浓度 (10 % ,15 % ,2 1% )和升温速率 (10K/min ,30K/min)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分析 (TG)和差热分析 (DTA)实验 ,研究了它们的燃烧特性 ,并着重进行了不同氧浓度下的对比研究 ,发现试样的燃烧分为两个阶段。建立了以一级反应模型为主的动力学方程 ,并得出了各阶段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57.
ABSTRACT: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rainage make crop production economically viable in much of southern Minnesota because drainage allows timely field operations and protects field crops from extended periods of flooded soil conditions. However, subsurface drainage ha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nitrate/nitrogen losses to receiving waters. When engaging in drainage activities, farmer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asked to consider, apart from the economic profi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drainage. The Agricultural Drainage and Pesticide Transport model (ADAP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ubsurface drainage design on the soil water balance over a two‐year period during which observed drainage discharge data were available. Twelve modeling scenarios incorporated four drainage coefficients (DC), 0.64 cm/d, 0.95 cm/d, 1.27 cm/d, and 1.91 cm/d, and three drain depths, 0.84 m, 1.15 m, and 1.45 m. The baseline condition corresponded to the drainage system specifications at the field site: a drain depth and spacing of 1.45 m and 28 m, respectively (DC of 0.64 cm/d). The results of the two‐year simulation suggested that for a given drainage coefficient, soils with the shallower drains (but equal DC) generally have less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can produce more runoff (but reduced total discharg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it may be possible to design for both water/nitrate/nitrogen reduction and crop water needs.  相似文献   
58.
细水雾阻隔火焰热辐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热辐射传递方程出发,根据Mie散射理论,考虑雾滴对热辐射的散射和吸收特性,建立细水雾阻隔火焰热辐射的两通量模型,并给出简化算法;同时建立小尺度模拟实验系统,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通量模型较为合理地预测了细水雾对火焰热辐射的衰减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理论模型进一步探讨火焰温度、细水雾特性参数、雾场厚度对阻隔热辐射效率的影响,为细水雾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59.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特点着手,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着火、爆炸和电解液泄漏等安全事故特点.简单介绍了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产热特性、相互反应产热特性.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建立的两种途径,即量热仪途径和化学反应途径,通过这些热模型的建立,来指导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60.
饮用水源水库铁锰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对水温分层型季节性缺氧水库铁、锰污染的研究表明,Fe、Mn分布随着季节变化、水库水温分层而变化,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高浓度Fe、Mn主要出现在水温分层期水库中、下层,与库底缺氧、pH值下降、基岩溶蚀、沉积物高浓度Fe、Mn释放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密切相关,从而为自来水厂实施优化分层取水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