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771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分析了白洋淀2019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洋淀夏季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春秋季;E2/E3值显示夏季的间隙水DOM分子量要高于春秋季.使用EEM-PARAFAC从间隙水中提取了3种类蛋白组分(C1、C2、C3)和2种类腐殖质组分(C4、C5);类蛋白是DOM的主要构成组分,占比达到(63.56±16.07)%.DOM总荧光强度、各组分荧光强度及其相对丰度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显著;养殖区的类蛋白物质占主体,自然区的类腐殖质物质占主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BIX、FI、βα以及低HIX,表明沉积物间隙水DOM具有低腐殖化,强自生源特征.与此同时,环境因子与荧光组分的回归分析可以为管理者预测沉积物间隙水水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92.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伦湖夏季SPOM的含量、组分、荧光特性、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SPOM(以碳质量计)在14.4~31.5 g/kg之间,其中HM(提取残渣)为SPOM的主要组分,占SPOM总量的61.2%.②SPOM中WEOM(水提态有机质)含有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3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类蛋白质组分(C3)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70.4%和29.6%.③SPOM的C/N〔总有机碳(TOC)浓度与总氮(TN)浓度的比值〕和δ13C的值分别在7.53~15.2和-27.2‰~-26.1‰之间.利用C/N和δ13C端元混合模型计算陆源对SPOM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2%和68.9%,结果相近.④WEOM的HIX值在4.09~7.40之间,腐殖化程度较高,生物可利用性较差.研究显示,呼伦湖中SPOM以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为主,腐殖化程度较强,生物可利用性较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预估自生源SPOM的贡献将增大,可能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升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3.
溶解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中,并能发生迁移转化.以巢湖流域典型环境(农田土壤、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和沉积物) DOM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揭示不同环境DOM样品的组成特征,探究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可能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典型环境样品单位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浮游藻类(26701.59 mg·kg-1)>水生植物(9331.00 mg·kg-1)>土壤(204.93 mg·kg-1)≈沉积物(141.13 mg·kg-1).与DOC含量类似,280 nm处吸光系数(a280值)和总荧光强度均表现为: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土壤≈沉积物,且沉积物和土壤DOM样品的重均分子量、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均与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DOM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流域层面不同环境介质之间DOM的迁移转化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的迁移转化改变了其组成特征,进而导致生态效应发生改变.上述研究结果为流域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效应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含柔性植被明渠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姗  冯民权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3):1011-1021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含柔性淹没植被明渠污染物浓度场进行试验研究.固定排污口于植被顶部,分析不同淹没度、不同植被密度下含植被水流浓度场的扩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淹没度的增加,污染物浓度沿流向下降变快,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缩短;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加,污染物浓度沿流向下降变快,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缩短.随着淹没度的增加,垂向浓度半宽比横向浓度半宽大,垂向上的标量输移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5.
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可以有效地修复设施蔬菜土壤的连作障碍,但实施过程中亦会引起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培养实验,设置未修复对照(CK)、RSD修复(RSD)、生物炭修复(BC)及RSD与生物炭联合修复(RSD+BC)4个处理,对比研究不同修复处理对土壤DOM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BC和RSD+BC修复后土壤的DOC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24.6%和127.0%;相较于RSD处理,RSD+BC处理的DOC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DOM组分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为主,RSD处理增加了类腐殖酸组分,而RSD+BC处理更有利于类富里酸物质的增加.RSD、BC及二者联合修复显著增强了土壤DOM的芳香化和腐殖化程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H对DOC含量和腐殖化指数(HIXem)产生直接正效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对DOC含量具有直接负效应,pH亦可通过影响DOC含量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MBC)和荧光指数(FI).  相似文献   
996.
在国内外关于爆炸应力波衰减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量纲分析方法推导得出爆炸应力波在中远区岩石中的一般衰减模型。以青海威斯特德尔尼露天铜矿地质数据为背景,借助LS-DYNA大型动力有限元程序建立双台阶模型进行求解运算,得到监测点应力数据,由数据分布规律确定应力波衰减公式,同时,将求解结果用于拟合推导得出的一般衰减模型,从而得到模拟原型-青海威斯特德尔尼露天矿台阶爆破中远区岩体应力衰减公式。拟合结果表明:运用量纲分析方法推导得出的爆炸应力波一般衰减模型能有效反映应力波在岩石中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997.
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变化规律能为煤系页岩瓦斯安全高效抽采提供技术参考,常规实验方法难以实现对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变化规律的独立表征。以阜新盆地清河门矿煤系页岩为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煤系页岩粉试样进行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并提出以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谱幅值积分作为瓦斯含量定量表征指标。实验表明:吸附-解吸过程T2谱曲线有3个特性峰,对应3个横向弛豫时间截止阈值;吸附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符合朗格缪尔方程,而游离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吸附态瓦斯解吸过程具有明显滞后性,且存在7.26 MPa临界滞后瓦斯压力,而游离态瓦斯吸附和解吸过程近似可逆,无明显滞后性。  相似文献   
998.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是目前测量大气OH 自由基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本文总结了20 多年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测定大气OH 自由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测量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对策,并着重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基于气体扩张的低压荧光(FAGE) 技术。  相似文献   
999.
Several published BOD data sets are examined to show that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m are described best in the least squares sense by treating the BOD equation as being of the three-halves order instead of first order. A dissolved oxygen (DO) sag equation for a stream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BOD is described as a three-halves order reaction. The time when the minimum DO concentration occurs is calculated numerically. The DO sag model applied to example problems show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BOD reaction rate constant results in a smaller minimum DO concentration and a decrease in the time to reach the minimum DO.  相似文献   
1000.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0.22μm孔径过滤的太湖梅梁湾水样在UV-B辐射的照射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和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且与UV-B光源距离、辐射时间及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拟合结果表明,CDOM吸收系数和荧光值的下降随时间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距光源5,15,25,35,45cm处时,CDOM吸收系数[a(280)]光化学降解的一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156,0.0116,0.0060,0.0051,0.0029;对应的荧光值Fn(355)的一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56,0.0198,0.0141,0.0102,0.0055.CDOM光化学降解过程中吸收系数与定标后的荧光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实验结果用于野外情况可以推导出太湖表层水体中CDOM在夏季也会发生明显的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