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3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1917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241篇
环保管理   260篇
综合类   3286篇
基础理论   921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27篇
评价与监测   282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配合物对厨余垃圾甲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可利用的微量金属元素不仅能够保证污染物以最大的速率转化,而且还可以使某些特殊的转化得以发生,并提高微生物对有毒污染物质的耐受能力。在研究厨余垃圾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 TS)、接种量和C/N比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微量金属元素钴及其配合物丝氨酸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甲烷产量及关键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0.5%、接种污泥量为100 mL/L和C/N比为20∶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较高,为367 mL/g COD;添加2 μmol/L的微量金属元素钴-配合物丝氨酸时,甲烷产率则提高到432 mL/g COD,相应地,辅酶M的含量由空白实验的41.21 μmol/g VSS提高到54.64 μmol/g VSS,辅酶F420的含量由0.31 μmol/g VSS提高到0.48 μmol/g VSS。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模拟重金属废水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赭石对模拟重金属废水的吸附效果研究,探讨pH、赭石加入量和振荡时间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赭石加入量和振荡时间条件下,赭石对6种重金属(Pb、Cd、Mn、Zn、Cr和Ni)均有较好吸附效果,对Pb、Cd、Mn、Zn和Cr的最大吸附率可达100%,对Ni的吸附率达8963%。处理后废水中重金属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各影响因素对Mn、Zn和Cr吸附效率的影响大小表现为:pH>赭石加入量>振荡时间,Ni和Cd表现为:赭石加入量>pH>振荡时间,Pb表现为:pH>振荡时间>赭石加入量。赭石对废水中重金属吸附的最佳条件为赭石加入量40 g/L,pH 10~10.5,振荡时间2 h。  相似文献   
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scrap prices has been hypothesized for the most part as unidirectional, characterized by spillovers from primary to scrap pri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empirically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rimary and scrap metal prices through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pands the investigation at the level of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which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examined. The metal prices utilized are for copper, lead, and zinc for the period 1984–2001. The paper demonstrates differing long run and short run links. Scrap prices do not improve the long run interpretation of primary prices, but information flows from the scrap to the primary markets exist in the short run. Additionally, the copper and lead markets exhibit bi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lows in terms of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The analysi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primary and scrap metal sectors which can be used to improve forecasting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994.
废水中环氧丙烷降解菌株的培育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污泥的驯化筛选得到4株降解环氧丙烷废水的优势茵A、B、C、D,并对降解效果最好的一个菌株A进行研究,得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5、废水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9h,其COD去除率可达到63.24%左右。  相似文献   
995.
成都平原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华 《四川环境》2009,28(4):60-6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不合理施用使得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逐渐增大。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用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农用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均以Pb、Cd和Hg三种元素为主。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防治污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如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典型企业推进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步骤和相关要求,分析了考评工作过程中各阶段需要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要求,给出了各阶段所需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系统采集秦岭安河铅锌尾矿复垦区尾砂、覆土、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Pb、Zn、Cu、Cd 的质量比,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调查当地铅锌尾矿复垦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重金属污染与覆上、尾砂的关系.提出防控铅锌尾矿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1)尾矿复垦与污灌作物中的重金属普遍超标,不能食用,其中污灌地菠菜叶Ph超标1 910倍,葱叶Cd超标1750倍.复垦地玉米籽粒Pb超标35倍,黄豆籽粒Cd超标.189倍;2)尾矿复垦作物中的重金属质量比与尾砂、覆土的重金属质量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污染与铅锌选矿活动有关;3)尾矿复垦地上的小麦、黄豆和玉米籽粒中重金属质量比趋势是:小麦最高,黄豆次之,玉米最低,重金属质量比与作物生长期呈正相关;4)不同植物组织部位中Zn、Cu、Pb、Cd等重金属质量比趋势均表现为:根最高,攀叶次之,耔实最低.  相似文献   
998.
基于B/S+C/S的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了安全标准化实施的关键步骤、技术特点及其在矿山的应用,通过现场调研、安全培训,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文件汇编等环节在山西某矿山建立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在局域网上运行的应用软件--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即时报警系统、安全记录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14个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矿山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实现了矿山安全标准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环境治理的复杂状况,对中国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治理的研究是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文章测算1997—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时空跃迁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借助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在时间和空间推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在时空分布上并不是完全随机状态,各个省区碳排放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会受到其相临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省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时空演进特征。(2)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具有高度的凝固性和较低的流动性,10个高碳排放强度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稳定性将成为制约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重点省区,相关省区的跃迁性将成为驱动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关键省区。(3)各省区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过程中存在时空跃迁的驱动模式和制约模式,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的驱动机制,不同响应阶段的驱动因素的分位数与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类型之间具有很强的嵌套性。(4)根据各省区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及其跃迁机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关键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有效监测与治理,加大碳排放的约束力度等差异化的碳减排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