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1257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154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Degradation of two fungicides (cyprodinil and fludioxonil) and two insecticides (cyfluthrin and pymetrozine) applied on iceberg and romaine lettuc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portable mistblower and chemigation) was studied field data showed that both 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lettuce cultivar affect the degradation trends of examined pesticides. In these trials the residues of all active ingredients after pre-harvest time were less than fifty's maximum residue levels; the values in the romaine cultivar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iceberg lettuce. After pre-harvest time residues of pesticides applied on romaine lettuce by portable motor sprayer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chemig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992.
安徽省近49年短历时强降水事件趋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小时时间尺度的雨强特征及变化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1961~2009年16个台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针对超过98%分位点的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析其短历时强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强度、占总降水的比重及日分布的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安徽省短历时强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加趋势逐渐显著。由M K突变检验法分析可知,2001年后有明显的向上突变整体增多,2005年后突变显著。主要是短历时强降水次数的增多导致短历时强降水量增多。近49 a来安徽省总降水量增加的78%来源于短历时强降水,且在总降水时间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短历时强降水时间增加,对总降水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日分布方面,短历时强降水的日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构,频发时间段分别位于午后到傍晚、后半夜到早晨。但出现在上午的短历时强降水量及次数的增长趋势要明显超过午后到傍晚,因此可推测未来峰值和谷值的差异将减小,双峰的特征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3.
王颖  宋彦辉  李忠生  李新生 《灾害学》2012,27(3):31-33,44
对长安地裂缝金滹陀探槽工点Q3残积古土壤层原状样进行常规土工试验的结果显示:含水率、孔隙比相对裂缝带在其两侧均变小;密度、干密度在其两侧均变大;压缩模量在其两侧无明显变化;液限、塑限在其南侧无明显变化,而在其北侧变大;压缩模量相对裂缝带在次级地裂缝南侧变大,而在次级地裂缝北侧无明显变化;液限、塑限相对裂缝带在次级地裂缝两侧均变小.此试验结果为研究裂缝带的影响宽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2010年,对三峡水库水-气界面上空05m处和岸边甲烷的浓度进行全年的观测,并采用静态浮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库水-气界面上的甲烷通量,研究了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的背景值及其与甲烷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上空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6±0224 mL/m3,岸边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1±0206 mL/m3,两者差异不显著;除夏季时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较高外(2850 mL/m3),其余地点上空的甲烷浓度都接近年平均值;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地区(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231±033 mL/m3)显著高于下游地区(秭归:214±013 mL/m3,巫山:220±018 mL/m3),坝后河流(三斗坪:221±016 mL/m3)上空的甲烷浓度高于坝前秭归处,但差异不显著。这一格局与水库中甲烷通量的空间变异基本相同,即从上游到下游(云阳、巫山、秭归)江面上甲烷通量依次为0454,0260和0115 mg/(m2·h),呈下降趋势,坝后三斗坪处的甲烷通量(0280 mg/(m2·h))显著高于坝前秭归处通量,这表明:水库的水-气界面上的甲烷排放强度是影响水库上空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伴随区域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产生的原因是受到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象表征主要体现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经济重心3个方面,并对这3个方面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构建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测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各县域GDP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方法,对1988~2008年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情况做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区域经济差距呈现台阶式扩大,主要由富裕地区引起,并且经济重心在不断转移。结果与1988~2008年浙江省的实际发展情况较为吻合,表明该测度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在未来类似研究中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996.
三峡水库干流氮和磷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6个水平断面、4个垂直断面采样分析,对水体水质参数、不同化学形态N以及不同物理形态P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库后TP、NH3-N、NO2--N、NO3--N、IN含量范围分别在0.06~0.34、0.01~0.72、0.002~0.100、0.76~2.09、0.855~2.52 mg/L。TP分布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受悬浮物沉降的影响,TP在水库区域含量低于上游区。枯水期、平水期水体中TP以可溶解态为主,丰水期以颗粒态为主。NO2--N、NO3--N、IN含量均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水体中IN以NO3--N为主,占IN70%~90%。NO2--N比例最低,占IN3.5%以下。表明水体虽受成库影响流速减缓,但水体依然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垂直分布上,TP、IN在3个层次变化不显著,未出现分层现象。各采样站点TP、NO3--N、IN通量和流量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省会城市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温指标(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周循环特征,并分析了春节、五一节、十一节长假期间与假日前后各7 d气温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现象,其中气温日较差和日最高气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大,其他季节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小,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为显著。春节、五一节、十一节三大长假存在明显的假日效应,其中春节和十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假日前后7 d小,五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前后7 d大。由于三大节假日的时间更长,气温变化的假日效应比周末效应更为显著。人类经济活动的人为划分是引起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和假日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8.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现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水体营养状态、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对不同蓄水阶段研究表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程度加重,且时空差异显著,春、夏季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秋、冬季节相对较轻.整体上由蓄水前的贫 中营养状态转变为中 富营养状态。由于库区支流营养盐浓度高且蓄水前后相对稳定,对藻类生长不形成限制,因此支流富营养化加重的原因是蓄水后库区支流流速减缓,使得透明度增加,水体透光性增加,藻类生长环境改善,从而使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库区支流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且优势种类趋向于多样化,硅藻、甲藻、隐藻、蓝藻、绿藻都可成为水华优势种,且整体组成呈现硅藻、甲藻下降,蓝藻、绿藻、隐藻上升的态势,演替趋势总体上由河流型向湖泊型转变。但随着蓄水位的上升,水华发生比率总体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9.
把pH值在线监测与药品自动投加系统与已开发的混合呼吸测量仪集成,组成自动呼吸-滴定测量仪,同时测得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溶解氧(DO)、pH、氧气利用速率(OUR)和质子变化速率(HVR)。分别监测了只投加NH4+-N底物的活性污泥硝化过程和实验室脱氮除碳SBR曝气阶段的DO/pH响应,结果显示,两信号呈一定规律变化,在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以2006~2010年黑龙江省噪声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