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考察了城市污水氯和紫外消毒过程中不同物理形态的胞外抗性基因的产生行为与及微生物群落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氯消毒尽管使胞内抗性基因丰度下降,但使结合型胞外抗性基因丰度明显上升(0.7±0.1)log,而游离型胞外抗性基因丰度下降(0.2±0.1)log.紫外消毒也使胞内抗性基因下降,但使游离型胞外抗性基因显著上升(0.4±0.2)log,而结合型胞外抗性基因丰度下降(0.3±0.1)log.氯消毒后,结合型胞外DNA(a-eDNA)中变形菌门丰度下降而其他菌门的丰度上升,细菌多样性指数由4.2上升到4.7;而游离型胞外DNA(f-eDNA)中变形菌门上升了6.6%,多样性指数则从3.5降低到2.8.紫外消毒后,a-eDNA中变形菌门丰度下降了36.6%,多样性则上升到4.8,而f-eDNA中细菌丰度变化较小.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揭示了抗性基因与细菌间广泛的寄存关系,tetAtetXsulIsulII分别与17、15、15和5种菌属间存在共现性,表明抗性基因潜在宿主的变化是导致消毒后胞外抗性基因产生的关键原因.本研究表明氯和紫外消毒不能消除抗性基因风险,反而通过导致不同胞外抗性基因的大量产生,使风险的形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2.
以聚丙烯酰胺、甲醛、氢氧化钠、二硫化碳为原料制备了重金属螯合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DTMPA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DTMPAM与Cu2+形成的螯合物在不同Cu2+浓度、二硫代羧基(—CSS-)浓度、不同pH值下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考察了螯合物DTMPAM-Cu在不同pH值、不同—CSS-浓度下的稳定性,并计算了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DTMPAM在207和226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螯合物DTMPAM-Cu分别在220和26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在不同的—CSS-(3.0×10-5~6.0×10-5mol/L)浓度和pH值(3.0~9.0)下,DTMPAM中的—CSS-与Cu2+的螯合比均为2:1;当—CSS-浓度为3.0×10-5~6.0×10-5mol/L时,DTMPAM-Cu的螯合稳定常数对数值lgβ2在10.5725~11.4473之间,随着—CSS-浓度增大,螯合稳定常数略有减小.不同pH值下,DTMPAM-Cu的螯合稳定常数各不相同,当体系pH值为3.0~5.0时,随着pH值的升高,DTMPAM-Cu的稳定常数逐渐升高,当pH值为6.0~9.0时,DTMPAM-Cu的稳定常数整体上略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3.
紫外光降解高浓度氯苯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紫外光降解作为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生物预处理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其对高浓度氯苯气体的去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所考察的影响因素包括紫外光波长、进口ρ(氯苯)、空塔停留时间和气体相对湿度等.结果表明:复合254和185 nm波长紫外光照射对氯苯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254 nm波长;紫外光降解反应器的进口ρ(氯苯)在2 300~2600 mg/m3,空塔停留时间为27 s时,对氯苯气体的去除率可达40%,继续延长空塔停留时间对氯苯去除率的提高作用有限;进口ρ(氯苯)在150~3 000 mg/m3时,氯苯去除速率随进口浓度单调增加,当高于3 000 mg/m3时,氯苯去除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增加气体相对湿度可以提高紫外光降解反应器对氯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不同波段紫外光在TiO2悬浊液中的消光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耀斌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2001,22(2):46-50
为确定TiO2催化剂悬浊液对不同波段紫外光的消光规律,本试验以4-CBA-Na为模型污染物,针对催化剂/污染物悬浊液体系在不同催化剂投加量下,对UVA、UVB和UVC波段光子的消光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悬浮体系对各波段紫外光的消光基本上符合比耳定律,即随着入射光程的增加,光强呈现负指数衰减;紫外光在催化剂悬浊液中的消光系数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其增加规律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表示;污染物溶液本身对UVB和UVC紫外光有吸收,UVB和UVC紫外光在催化剂-污染物悬浮体系中的消光系数可视为污染物与催化剂颗粒的消光系数之叠加.催化剂悬浊液对紫外光的消光系数随紫外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这意味着使用短波长的UVC作为光催化降解光源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5.
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目前国内外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该技术已应用于各种废水和饮用水处理过程。针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外排废水中所含有毒有害有机物质大多难以降解的特点,经过调研,详细介绍了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在光催化氧化技术、超声降解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深度氧化过程除去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  相似文献   
46.
李吉刚 《环境技术》2006,24(6):31-32
我国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气候特点对橡胶制品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适应在该气候条件下的运用需要,进行了针对空气弹簧胶囊用橡胶的耐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和300%定伸强度均提高,但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通过与胶料的耐臭氧试验和大气老化试验比较,基本可以认为引起空气弹簧胶囊表面龟裂的主要原因是受力状况、臭氧和大气老化的作用,而紫外线对橡胶的表面龟裂影响作用不大,因此,为提高空气弹簧胶囊的耐老化性能,主要考虑降低橡胶的受力,提高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7.
氯对紫外线灭活枯草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永吉  刘文君  张琳 《环境科学》2006,27(2):329-332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外线和氯单独及联合作用时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氯消毒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很低,CT值为300(mg·min)/L时,灭活率仅为0.53个对数级;单独紫外线消毒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灭活效果,紫外线剂量为40mJ/cm2时,对其有3.3个对数级的灭活效果.紫外线和氯联合消毒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大大增强,当紫外线剂量为40mJ/cm2,氯的CT值为300(mg·min)/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可达6.2个对数级,远高于二者单独作用效果之和.紫外线与氯的作用顺序对消毒效果有明显影响,以先紫外线照射后再加氯的效果最好.通过Berenbaum公式计算可知,紫外线与氯联合灭菌是一种协同作用,并且随着紫外线剂量及氯投量的增加,协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8.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经热解—回流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采用XRD、FTIR、SEM、EDS、PL等技术对g-C_3N_4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C_3N_4在UV-H_2O_2体系中对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V+g-C_3N_4催化剂+H_2O_2体系能协同降解MB,在初始MB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废水p H为5、废水体积为250 mL、g-C_3N_4加入量为0.10 g、H_2O_2浓度为0.4 mmol/L、反应温度为25℃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紫外光照射70 min时MB脱色率达98.32%。g-C_3N_4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使用5次后MB脱色率仍保持在95.10%。  相似文献   
49.
采用自制的负载型CuO-ZnO-CeO2/γ-Al2O3催化剂,常温常压下通过紫外辐照-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催化剂加入量、H2O2加入量、废水pH、反应时间、初始酸性大红GR质量浓度等对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酸性大红GR质量浓度200mg/L,催化剂加入量10.0g/L,H2O2加入量2.0mL/L,废水pH4,反应时间2h。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脱色率达99.33%。  相似文献   
50.
Samples of compost-amended soil from waste dumping sites in Lagos Metropolis were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 (3 × 20 cm3) and the extract was evaporated at 35 °>C. The residue was extracted with 2,2,4-trimethylpentane, and portions of the solution were applied to a column containing silica gel from which aliphatic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eluted with n-hexane and toluene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the n-hexane frac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ranging from C9 to C25, while ultraviolet analysis of the toluene fraction suggested 1,2-benzanthracene; 2,3-benzphenanthrene, chrysene and pyrene as polyaromatic compounds present in samples analyzed. The crude extracts were highly coloured and viscous. Total extractable organic residues in the 2,2,4-trimethylpentane extracts ranged from 36 to 89 mg g-1 of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