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655篇
安全科学   810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723篇
综合类   1775篇
基础理论   489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404篇
灾害及防治   1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In Maryland, U.S., an interim framework has recentlybeen developed for using biologically based thresholds, or `biocriteria', to assess the health of nontidal streams statewide at watershed scales. The evaluation of impairment is based on indices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from the Maryland Biological Stream Survey (MBSS). We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quantify how the biotic integrity of streams at a local scale is affected by cumulative effects resulting from catchment land uses, point sources, and nearby transmission line rights-of-way. Indicators for land use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 and applied at different scales. We determined that the risk of local impairment in nontidal streams rapid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ed urban land use in the catchment area. The average likelihood of failing biocriteria doubled with every 10% points increment in urban land, thus an increase in urban land use from 0 to 20% quadruples the risk of impairment. For the basin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catchments with more than 40–50% urban land use had greater than 80% probability of failing biocriteria, on average. Inclusion of rights-of-way and point sources in the model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it for this data set, most likely because of their low numbers. 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predictive modeling approach can help pinpoint stream ecosystems experiencing or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22.
道路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目前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提出了未来中国道路建设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3.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我国城市地区已很严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运营期的交通噪声比较突出。对几个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和选择,并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为例,预测和分析了其互通立交的交通噪声,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给出了4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水务行业特许经营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结构多元化,促进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引入先进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水业投资的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讨论了BOT模式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面临的灾害形势及城市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的途径,可供国内各大中城市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7.
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车对辖区内空气自动站进行巡检及应急监测中,越来越显示其灵活、可移动的优势,但在长距离行驶后是否因路况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对监测车仪器能否达到监测质量控制对仪器性能指标的要求,成为最为关心的问题,作者在各级路况开展了系统试验。通过试验得出,路况对监测车仪器影响不大,性能指标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8.
针对城市垃圾的迅速增长.垃圾污染问题异常尖锐的问题.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垃圾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目前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要彻底解决垃圾问题,仅靠各种处理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方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等。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不同上升流速下改进型EGSB和EGSB处理人工配置城市污水效果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的反应器--改进型EGSB反应器,在上升流速为5.41m/h时,其出水的COD值稳定在60mg/L左右,出水SS明显要低于未改进的EGSB。同时还考察了运行期间改进型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辅酶变化等,在高的上升流速下,改进型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含量和辅酶F420含量比未改进EGSB中的要高。  相似文献   
30.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昆明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年平均气温约升高0.5℃/a左右;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昆明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其中室内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室外气温,干季大于雨季;不论是干季还是雨季,城市增温效应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而城市人口增加对平均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增加1km2,年平均室内气温将升高0.0054℃;年平均气温升高0.012℃.而城市人口增加1 万人,年平均室内气温升高0.0259℃;年平均气温升高0.0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