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4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安全科学   427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701篇
综合类   2319篇
基础理论   508篇
污染及防治   445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220篇
灾害及防治   2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10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秀琴  丁旭 《四川环境》2006,25(3):64-66,76
姚北平原河网水体榨菜废水污染严重,根据废水的排放特点,分卤水落水前、卤水落水期和卤水落水后3个典型时段对河网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其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基于榨菜废水排放的分散性和不定期的特点,提出人工湿地系统治理榨菜废水污染的方案设想,并就工艺流程、耐盐型水生植物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四川泸定县"2005.6.30"群发性泥石流灾害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四川泸定县“2005.6.30”群发性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触发条件,论述了泥石流特征,包括固体物质补给特征、群发性特征、动力学特征、堆积特征、危害特征、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风险度以及灾害损失作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孑亍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丁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4.
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站台火灾时烟气蔓延数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随着我国地铁的发展,未来部分地铁的发展空间属于埋深较大,经过老城区时须穿越大片房屋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实施上线路和车站均需要较大的埋深。因此,深入开展深埋地铁站点火灾安全研究有助于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笔者针对地铁深埋岛式站台火灾,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埋岛式站点内烟气横向流动和不同站层间的烟气纵向蔓延规律。分析烟气在隧道、站台及站厅内蔓延时烟气温度、有毒气体浓度、可见度等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火灾时深埋岛式站点内有效的气流组织形式,隧道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获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同类型的地铁车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5.
矿井井筒提升设备绕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典的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罐笼绕流的二维RNGκ-ε湍流模型,分析其初始边界条件,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FLUENT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罐笼运行时井筒内流场及压力场,得出井筒内流场及压力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罐笼运行期间,由于空间受限而引发活塞效应,井筒内压力发生瞬态变化,造成通风系统的压力波动,导致气流运动的动态改变,对通风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地铁车站突发客流疏运能力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针对车站OB应对亚运会期间大规模突发客流疏导问题,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不同车站设计方案,包括车站一岛一侧站台设计和一岛站台设计及不同通道设计时的最大疏运能力。计算考虑了车站建筑结构、出入口、闸机口和边门、楼扶梯等通道的数量及通过能力、站台面的容纳能力、列车的装载量、售检票方式、行车交路组织等诸多因素。通过对影响客流疏导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能力核算,分别得到了两种站台形式设计方案时的最大疏运能力的理论值。研究结论将有利于解决该车站应对亚运会期间大规模突发客流疏导问题,同时理论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的车站能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抽出式通风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总结抽出式通风掘进巷道中粉尘浓度的沿程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特种胶塑复合管的抗张强度计算和生产实践,证明了矿用充填管路采用胶塑复合管是可行的。为矿用充填管以胶塑复合管替代铁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少林  周琪 《四川环境》2004,23(6):71-74,97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控制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认可。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危害,其次对人工湿地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介绍,论述了人工湿地对非点源污染中氮、磷、重金属和农药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最后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附属设施、水力因素、表土层以及植物收割等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Historical flow record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gulatory low flows that serve a key function in setting discharge permit limits through the 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nationwide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water quality. Use of historical records creates an implicit connec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longer the record, the more likely the low flow estimate will be based on a broad set of climate conditions, and thus provides adequate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Unfortunately, a long record often is not available at a specific location. This analysis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biologically based and hydrologically based low flow estimates at 176 sites from the Hydro‐Climatic Data Network, a collection of stream gages identified by the USGS as relatively free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Results show that a record of 10 to 20 years is necessary for satisfactory estimates of regulatory low flows.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a biologically based low flow from a record of less than 10 years, these estimates are highly uncertain and incorporate a bias that undermines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