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利用从高硫煤矸石堆场浸出液中培养驯化获得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通过静态实验,探讨添加不同量的碳酸盐岩对酸性硫酸盐体系中Fe2+生物氧化速率及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 g和30 g碳酸盐岩不会对体系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Fe2+生物氧化速率产生明显影响,但总铁(TFe)的去除率可从37%分别提高到55%和62%,矿物生成量也从8.17 g·L-1分别增加到12.03 g·L-1和13.69 g·L-1;同时,体系中合成的次生铁矿物相与不加碳酸盐岩时无明显变化,主要为黄铁矾和施氏矿物的混合物.随着碳酸盐岩添加量增至50、70和90 g时,体系pH快速上升,Fe2+生物氧化速率受到抑制,并产生大量结晶程度较好的硫酸钙,形成的铁矿物主要为纤铁矿或针铁矿.而适量的碳酸盐岩添加可使体系中产生Ca2+和Mg2+,从而影响次生铁矿物的合成.因此,在以碳酸盐岩为反应介质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中,可通过添加A.f菌并控制碳酸盐岩投加量,强化系统中Fe2+生物氧化及次生矿物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系统对TFe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2.
研究贵州喀斯特高地质背景对农产品中F、Cd含量水平的影响,评价农产品F、Cd暴露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以7个市州为研究区域,采集255个样品(110个水稻、130个玉米、15个马铃薯),分别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中F、Cd含量。参照靶标危害系数(THQ)和危害系数(HI)对儿童及成人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米、玉米及马铃薯中Cd含量为0.003~0.629、0.000~0.556、0.016~0.153 mg/kg;F含量分别在0.130~1.970、0.357~4.717、0.557~1.058 mg/kg之间。大米、玉米及马铃薯分别有19.09%、23.08%、26.70%的样品Cd含量超过阈值(0.2、0.1、0.1 mg/kg,GB2762-2017)。大米中氟镉含量呈正相关(r=0.376,p<0.01),玉米中呈负相关(r=-0.391,p<0.01)。不同作物的THQHI显示,儿童和成人摄食大米的风险大于玉米和马铃薯。儿童及成人摄食大米后THQCdTHQFHI分别为:0.965、 0.073、0.970;0.799、0.060、0.859,儿童及成人摄食玉米后THQCdTHQFHI分别为:0.430、0.185、0.422;0.121、0.052、0.173,儿童及成人摄食马铃薯后THQCdTHQFHI分别为:0.020、0.069、0.024;0.008、0.019、0.028。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产品受不同程度氟镉污染,食用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且儿童风险大于成人。  相似文献   
53.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江西盛源盆地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的长石矿物特征为: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结构和交代净边结构,基质中存在大量的斜长石微晶,且在电子探针下研究发现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具有钾长石环边的矿物学特点,为此类火山岩归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提供了矿物学证据。通过对长石矿物组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成因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5.
蛇绿岩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大地构造学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蛇绿岩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华南蛇绿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梳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6.
本文在研究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以香港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为主要线索,重新拟定了泥盆纪以来香港的地层层序;对各主要地层单位,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将香港的地层与广东和中国南方进行了对比,并对香港今后进一步地层工作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简要的、索引式的有关香港地层的回顾,以便使读者能迅速掌握香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概况以及基本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7.
唐世琪  刘秀金  杨柯  郭飞  杨峥  马宏宏  刘飞  彭敏  李括 《环境科学》2021,42(8):3913-3923
碳酸盐岩土壤母质区是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高含量的主要分布区,且耕地重金属迁移转化受到自然过程与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以广西碳酸盐岩母质水田9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测试土壤Cd、As、Zn、Cr、Cu、Hg、Ni和Pb含量、pH、Corg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以及Cd、As、Zn和Cr赋存形态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特征、重金属生态风险以及对比在自然成土过程中和人为活动干扰下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中Cd、As、Zn和Cr存在样本超农用地(水田)污染风险筛选值,Cd和As部分超管制值.土壤剖面Cd各形态均有一定比例分布,且随剖面深度由浅至深,Cd生态风险较高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剖面As、Zn和Cr各深度段均以残渣态为主,随深度加深,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比例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Cd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总体上As、Zn和Cr处于无污染或无风险状态.研究区自然发育的土壤,黏土矿物含量和土壤发育程度对Cd迁移活动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耕作层中,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则成为其迁移活动性的主控因素;土壤As的迁移能力主要与土壤有机质、Fe2O3含量以及土壤发育程度有关,但在耕作层中,有机质对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土壤中Zn、Cr迁移能力的主控因素均为pH,而在人类活动干扰下,pH对其影响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基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了该工艺不同气水比、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滤料高度层、反冲洗强度对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水比为4∶1、水力停留时间2 h时,BAF出水中COD、NH+4-N和SS指标达到最佳;沿程污染物去除率随着滤料层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滤料高度大于1.6 m时趋于稳定,COD、NH+4-N和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和80.3%。建议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推荐程序为:先气冲(18 L/(m2·s)),单独气洗2~3 min;再气冲(18 L/(m2·s))加水冲(5 L/(m2·s)),联合反冲洗3~5 min;最后水冲(5 L/(m2·s)),漂洗5~8 min。  相似文献   
59.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0.
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而对亚洲大陆东部火山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弱,其大地构造环境相应地从活动大陆边缘(Ⅰ、Ⅱ旋回火山活动)而转变为类裂谷大陆边缘(Ⅲ、Ⅳ旋回火山活动),后者可能是正在演化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在中生代时期的雏形。 研究表明,从早到晚,火山岩岩石的碱度,K_2O/Na_2O比值越来越大,岩浆来源越来越深。火山活动的这种规律性变化与由早期挤压为主转变为晚期拉张为主的区域应力状态变化有关,而区域应力状态变化则又是太平洋板块消减带向东迁移,本区应力松驰和地幔均衡上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