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湿沉降汞的时空分布特征,按月采集了2008年夏季(6~8月)5个采样点的大气湿沉降样品,经过王水+BrC1水浴消解、SnCl2还原后,用原子荧光测汞仪测试了样品中的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夏季各采样点湿沉降中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的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0.13~0.39μg/L、0.04~0.22μg/L、0.09~0.18μg/L,总体上各形态汞的浓度都较高。湿沉降总汞的浓度在时间上表现为6月份较低而7、8月份较高的特征,在空间上是浦东最高,普陀其次,宝山最低;颗粒态汞占总汞的比例大,并且在不同降水类型中所占总汞的比例不同,在梅雨期锋面雨中所占比例较少而在对流雨中所占比例较大;总汞的沉降量与降水量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气湿沉降中各形态汞的浓度受控因素较多,其中在重要排放源和市中心下风向地区汞的浓度偏高,这需要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从源头治理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负压干法除尘和正压湿法脱硫”工艺在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中的应用,及该工艺的设计过程、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和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珠江口无机氮湿沉降规律及大气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2007年3~11月广东中山市横门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氮湿沉降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横门降水中NH+4-N和NO-3-N的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62和0.41mg·L-1;其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秋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夏季最低.降水NH+4-N和NO-3-N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利用气团轨迹后推以及天气形势得出,横门陆地性降水氮浓度最高,海洋性降水氮沉降通量最高.云下气团分类结果表明,海洋性NE类气团对横门无机氮湿沉降的输送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94.
论述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结构及设计形式,探讨了湿式电除尘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生物质粉尘是生物质气化燃气中主要的杂质之一,其清除效果对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湿式电除尘装置作为试验平台,研究了生物质粉尘的特性和不同影响因素下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对干法、湿法除尘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粉尘主要含C、O、Mg、Al、Si、K、Ca、Fe等元素,中位径为26.05μm。在相同条件下,除尘效率随着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增加到0.4 MPa以后,无较大变化,除尘效率随着电场风速、焦油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洗涤水中添加少量的碱液有利于除尘。采用极配型式为RS二刺芒刺线配480C型板,当水压为0.4 MPa、电场风速为1.0 m/s,除尘效率可达99.21%。  相似文献   
96.
湿法烟气脱硫关键影响因素及新型单塔双循环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元  杨志忠 《环境工程》2016,34(1):69-73
分析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LGWFGD)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液气比、浆液pH值、浆液密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在浆液pH值和浆液密度的选择时不能同时满足高脱硫效率和高石膏品质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种新型的单塔双循环技术,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浆液循环系统中可以分别调节浆液pH值和浆液密度,使得高脱硫效率和高石膏品质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97.
The word “textile” means to weave and was taken from the Latin word “texere.” Nowadays, textiles not only fulfill humankind's basic necessity for clothing, they also allow individuals to make fashion statements. As one of the oldest industries, the textile industry occupies a unique place in India. It is responsible for 14% of the total industrial manufacture in India. However,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iggest threats to the environment. Pretreatment, dyeing, printing, and finishing operations are amo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industrial texti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se fabrication operations not only utilize huge quantities of power and water, they also generate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waste. The textile industry utilizes a number of dyes, chemical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impart the required qualities to the fabrics. These operations produc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ffluents. The quality of effluents is such that they cannot be put to other uses, and they can cre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f they are disposed of without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is review discusses different textile processing stages, polluti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tages, and their eco‐friendly alternatives. Textile wet processing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s it is the key process in the industry and it also generates the greatest amount of pollutants in textile proc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extile effluents is discussed, as textile effluents not only impos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water and soil, they also imperil plant and animal health. In this paper, various methods for treating textile effluents are described. Discussion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effluent treatment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8.
蔡佳亮  苏玉  文航  王东伟  黄艺 《环境科学》2011,32(4):982-989
研究了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并在2008年9月~2009年8月进行逐月17项水环境指标监测,目的是阐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识别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比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7科8属(其中环节动物门4科5属,软体动物门2科2属,节肢动物门1科1属),群落结构以环节动物门的水丝蚓属(耐污生物)为优势属;TN、 NH+4-N、 TP和DO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分别为2.03~32.00、 0.34~26.66、 0.09~3.20、 0.10~6.80 mg/L;大型底栖动物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均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盘龙江、大青河、海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老宝象河、新宝象河和马料河)污染状况严重程度>流域南部入湖河流(淤泥河、老柴河、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中河和古城河)>流域东部入湖河流(洛龙河、捞鱼河和南冲河).  相似文献   
99.
周灵辉  杨凯  谢馨  叶兵  闻欣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0):125-127,134
通过选择典型的温湿度污染源,利用干湿球法在不同湿球水套环境条件下对污染源烟气湿度进行现场比对测试,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干湿球法测定污染源烟气湿度在湿球水套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会随着外环境温度升高而变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工业废水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系列贵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催化剂,在高压釜中250℃液相条件下对焦化厂等工业废水以及由氨、吡啶等组成的模拟废水进行液相氧化试验。结果发现几种催化剂对不同污染物有不同序列的催化氧化活性,其净化作用有各自的选择性。WT-501催化剂对氨和有机污染物均有高活性,焦化废水经WT-501催化氧化处理后’COD、NH_3分別从9302mg/L和5230mg/L降至619mg/L和47mg/L,去除率高达93.2%和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