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563篇
安全科学   413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019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31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粒径、微观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98%~99%的飞灰颗粒粒径在4~100μm之间,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玻璃相含量高达59%,其中的玻璃微珠使得飞灰具有较大的活性;主要化学成分是CaO、SiO2和Al2O3,含量分别35.8%、20.5%、5.8%,构成SiO2-Al2O3-金属氧化物体系;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CaCl2、Ca3Si2O7、Ca2SiO.40.35H2O、Ca9Si6O21.H2O、K2Al2Si2O8.3.8H2O和AlCl3.4A(lOH).34H2O等硅酸盐及铝硅酸盐,因此飞灰是一种有用材料。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三种无机材料沸石、粉煤灰、石灰对目前常用的粉质粘土+膨润土进行改性,以新鲜垃圾渗滤液作为渗透液,从防渗衬里的渗透系数以及对污染物的衰减能力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对三种无机改性防渗衬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石灰改性的防渗衬里防渗效果最好,其渗透系数能保持在10-8~10-9cm/s;沸石和粉煤灰改性的防渗衬里渗透系数也能达到10-8cm/s,并且随着实验的进行,渗透系数有所下降;(2)改性后的粘性土防渗衬里对污染质的衰减能力强于改性前:其COD的平均衰减百分比由改性前的68.25%分别升高到72.47%、86.94%和89.64%;对三氮的衰减百分比均有提高;对总铁平均衰减百分比为90%以上,对镉、锌也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对以皮革、橡胶、布料、塑料等为主的轻工业垃圾,按照实际混合组成比例及相应的单一组分分别进行了燃烧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皮革、布料、橡胶、塑料类燃料挥发分含量均较高,挥发分的析出都呈现连续、快速的特点,同时它们的混合物也具有良好的着火特性和燃烬特性。混合物质在热重分析仪中的燃烧特性是简单的单组分燃烧特性的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脱硫灰替代石膏和部分石灰石烧制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既节能利废,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95.
煤矿矸石山自燃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矸石山自燃监测预警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构成,可以通过对矸石温度的在线监测,依据温度场特征预测矸石的自燃趋势,判断自燃区域位置,有实用、先进、简单易行、便于维护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垃圾衍生燃料(RDF)的制备及其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在以焚烧为代表的传统垃圾焚烧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由此文章提出了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及燃烧技术以解决垃圾能源化问题。文章阐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成分及RDF的分类,介绍了RDF的制备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研究了三种RDF的燃烧技术。最后结合中国垃圾问题的具体特点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发展RDF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Caesalpinia echinata (brazilwood or Pernambuco wood) comprises a complex of three morphological leaf variant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pinnae and leaflets, and occurring in allopatric and sympatric popul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the utility of the chloroplast DNA trnL intron in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three leaf variants along with other species of Caesalpinia and generic relatives. Our study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name C. echinata designates a species complex and provides evidence that one of the forms, the highly divergent C. echinata large-leafleted variant, represents a distinct taxon.  相似文献   
998.
飞灰中二英热脱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中二噁英在隔绝空气受热条件下的热脱附行为及规律.通过气相和固体残留中二噁英的含量分析,推测了二噁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几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同时研究了17种有毒二噁英的热脱附效率和飞灰的最佳热脱附条件.PCDD/Fs在200℃和300℃下平均脱附率分别为96.2%和95.5%,而400℃下的平均脱附率高达99.7%.结果表明,在300℃加热条件下,飞灰中的PCDD/Fs主要发生脱氯降解反应.在400℃下,飞灰中发生大量的前体合成反应,使PCDD/Fs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9.
定pH值下垃圾焚烧飞灰酸中和容量与元素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王伟  万晓 《环境科学》2008,29(2):529-534
采用定pH值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垃圾焚烧飞灰的酸中和容量和元素的浸出行为.实验中将浸取液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6、7,持续滴定150 h,在不同时刻测定溶液中主要元素和重金属等多种组分的浓度.研究表明,在每个pH值条件下,在滴定最初阶段,累积的消耗酸量迅速增加,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酸的消耗速度逐渐下降,在20 h左右,飞灰的中和反应趋于稳定.随着滴定的pH值由7下降到4,飞灰表现出的中和能力也相应加强.由于形成机理和在飞灰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滴定过程中,各种组分表现出不同的浸出行为,K、Na、Ca和Cl的浸出不受中和反应的控制,Si和SO24-的浓度在滴定初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Cd和Zn的浸出速度与酸的消耗速度基本相同,Cu、Pb和Cr的浸出慢于酸的消耗.利用定pH值滴定实验能更好地研究飞灰浸出的过程和重金属的潜在浸出性,为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准确预测和评价重金属的浸出行为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级的低压撞击器(LPI)对4台燃煤锅炉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进行13级采样,研究了不同除尘器入口和出口PM10的颗粒粒径排放规律及元素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除尘器前后PM10质量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 μm和2.36~3.95 μm附近.无论是文丘里水膜除尘器还是静电除尘器,粒径为0.1~1 μm左右的颗粒的除尘效率最低,最低效率值在50%~65%左右.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的收集效率差别很大,对粒径为10 μm左右颗粒的收集效率为96%左右,而对亚微米颗粒的收集效率在62%-83%之间.PM10中各级氧化物组成表明较易气化元素,如s和Na等在小粒径颗粒上有明显富集趋势,而不易气化元素Si和Al等在大粒径颗粒上富集;这说明小粒径颗粒可能为气化-凝结机理形成,而比较粗的颗粒可能是通过煤焦和矿物质的破碎以及内部矿物质的聚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