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689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2 250km2的水域面积和44亿m3的湖水,孕育、润泽了吴越大地.太湖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江浙沪两省一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2.
江苏省政府近日推出了《关于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决定加快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系统,努力形成高标准、全覆盖、最先进的水环境监测网。  相似文献   
93.
中国财政部8月14日发布消息,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启动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相似文献   
94.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5.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08,(7):5-5
江苏:环太湖一公里内禁养畜禽江苏省近日召开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并推出多项措施:环太湖1公里、主要入湖河流上溯10公里范围为禽畜禁养区;环太湖1~5公里为限养区;环太湖5公里外为适度养殖区。新建  相似文献   
96.
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相似文献   
97.
太湖西部河湖氮污染物来源及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2014年枯水、丰水两期监测,综合分析了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与湖区水体及其沉积物的无机氮形态与同位素特征,并利用δ~(15)N识别了太湖西部上游区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O_3~--N与NH_4~+-N为研究区域入湖河流无机氮的主要形态,而NO_3~--N为西部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态;δ~(15)N-NO_3~-的数值范围揭示了西部入湖河流在枯水季NO_3~--N主要来源于农用化肥,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而丰水季则以生活污水为主,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及农用化肥;δ~(15)N-NH_4~+的数值范围说明了生活污水是河流水体NH_4~+-N的主要来源;通过水体及沉积物样品NO_3~--N、NH_4~+-N、δ~(15)N-NO_3~-、δ~(15)N-NH_4~+的协同分析可知,湖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湖区水体硝化作用及沉积物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采用机载高光谱视频相机,在4个季节对太湖蓝藻进行7次、18个架次的有效拍摄。对拍摄到的高光谱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拼接等预处理后,提取不同浓度蓝藻和水草等其他物体的高光谱数据,发现不同浓度的蓝藻光谱在680 nm后表现出较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高光谱数据降维后,结合k-近邻(kNN)分类算法,可实现对蓝藻的精准定位。定性识别结果经光谱预处理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发现蓝藻光谱的季节差异主要表现在450 nm~570 nm和760 nm~910 nm波段。  相似文献   
99.
我国东部大型浅水湖泊太湖的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一直是困扰该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水问题之一,其中水资源分配不均及部分营养盐浓度较高,严重制约了太湖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基于1999-2019年太湖水质、气象等逐月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协变量(TN、TP、CODMn、降水量和引排水量)的叶绿素a(Chl-a)预测模型ARIMA(1, 1, 1)(0, 1, 1)12,并结合2007-2019年历史引排水方案经验和效果,提出了未来平水年情景下降低太湖藻华大面积暴发风险的引排水方案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所构建的ARIMA(1, 1, 1)(0, 1, 1)12模型能有效预测太湖水体Chl-a浓度;且在预设未来情景下,通过同步增加引、排水量可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引排水方案的优化关键在于季节性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在满足水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冬春季节引排水,可达到改善水动力和排出营养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太湖蓝藻水华的日益严重,实现藻类的时空动态监测成为湖泊水质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整个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情况,为实现藻类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遥感数据源、遥感监测方法以及遥感反演的水质参数,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