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研究了将青鳉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全氟羧酸类物质全氟十三酸(PFTriDA)后的器官分布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 PFTriDA最高富集在性腺;其次是卵、肝脏;浓度最低的部分是残体.除了性腺之外,该器官分布与野生中华鲟的一致.在相同暴露浓度下,雄鱼体内各器官的PFTriDA的含量高于雌鱼,机理模型计算进一步表明高母子传递系数是造成雌雄差异的可能原因.随着PFTriDA暴露浓度的升高,鱼体内同一器官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目前中药工业废水处理应用的各种物化、生物处理技术;对主要处理工艺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中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中药汤剂比较,中药免煎颗粒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疗效安全可靠、药材利用度高、患者满意度高,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痛苦,促进疾病痊愈,在老年人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万兵 《四川环境》1991,10(1):61-65
综合利用中药资源,开展中药生产中的废料综合利用工作,是保证中药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本文概述了中药生产中的综合利用及研究情况,探讨了中药生产中废料资源化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兵 《四川环境》1995,14(3):21-25
本文探讨了四川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向;(1)以资源化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创泡中草药;(2)以地道药材为优势,建立稳定的药材基地(3)以综合利用为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4)以资源保护为前景,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中药制药废水为对象,探讨了IC(Intermittent Cycle)工艺在基质降解的同时,其生物除磷的能力,各种因素对生物磷、氮去除的影响,以及工艺条件和机理。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IC系统是一种更紧凑、更高效的生物处理工艺。它的出水能满足基质、N和P同时脱除的要求。在试验所选择的最佳条件下,即,BOD_5/P≥50、DO≥3.0mg/L碱度>100mg/L,其BOD_5、总P和总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90%和85%。  相似文献   
18.
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目前,国内有关中药废水处理的文献较少,因此有必要对中药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在此介绍了某中药废水处理的工程实例.该中药废水具有水量水质变化较大,排放无规律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CASS-BAF-组合净水池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平均进水p(CODCr,)=2 500 mg/L,平均出水p(CODCr)=47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8.1%.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占地省,便于维护管理,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二级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青霉菌与生物炭复合修复土壤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添加不同量的青霉菌和生物炭的砷污染土壤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土壤中的As~(3+)、As~(5+)及总砷含量,探究了青霉菌与生物碳复合修复对砷污染土壤中有效砷的钝化率及土壤中砷的价态转化的影响,同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区系分析,建立了微生物数量与有效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青霉菌接菌量与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砷含量不会发生变化,有效砷含量从17.74 mg·kg~(-1)下降到12.69 mg·kg~(-1),有效砷的钝化率可达到27.6%左右.而两种价态的砷(As~(5+)、As~(3+))之间没有发生转化,约27%的As~(5+)会被青霉菌与生物炭固定,但As~(3+)在土壤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有效砷含量下降的同时,土壤中放线菌的含量基本不变,但土壤中细菌的总量有所上升.结果表明,青霉菌与生物碳复合修复可以降低有效砷的含量,并使砷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有所改善,对砷污染土壤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