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枯草芽孢杆菌H110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10作为生防菌株,研究了该菌的培养液、滤液、菌悬液及蛋白粗提液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青霉病(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和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效果.H110的蛋白粗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好,青霉病和黑斑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低92.7%和86.6%,病斑直径也显著小于对照;其次为菌培养液和菌悬液,滤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但4种处理均显著好于对照.4种处理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in vivo试验的效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产生抗菌蛋白和竞争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图1表2参17  相似文献   
142.
青霉菌对活性艳蓝 KN-R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霉菌(Penicillium X5)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作用.通过对培养液的波谱分析和宏观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在72h内,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当染料的浓度为100mg/L时,活菌体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88.66%.本实验还研究了对实际应用和吸附过程有影响的几个因素,包括葡萄糖、NaCl、温度和pH.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0-20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菌体的干重相应增加,说明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在10-20g/L时,吸附作用不显著;而随着NaCl浓度(0-2%)的增加,吸附率却显著降低.最佳脱色温度为25℃,pH为4.0.活菌体与死菌体的生物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活菌体比死菌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在菌丝体上的染料可以用甲酵进行洗脱,菌丝球在下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中性,此菌丝球可重复使用3次.固8表2参11  相似文献   
143.
黄精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水提法从黄精属的一种(Pdygonatum sp.)分离得到一种含糖为96.25%的黄精多糖(Polygonatum polysaccharide,简称PP)。PP经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其特征吸收率为200nm,无蛋白质(280nm)和核酸(260mn)的特征吸收峰。浓度分别为0.05%、0.5%、2%的PP哺养果蝇(60d)的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组两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明显  相似文献   
144.
两种生长在铜矿渣上的菊科植物的铜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生态环境》2003,19(4):53-55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深入认识荒漠植物对氮沉降的适应和反馈能力,研究了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内5种优势植物〔油蒿、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赖草(Leymus secalinus)、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在N0、N1、N2、N3、N4、N5〔氮添加水平依次为0、0.5、1.0、2.0、3.0、6.0 g/(m2·a),以N计〕6个氮添加处理下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C/N〔w(TC)/w(TN)〕、N/P〔w(TN)/w(TP)〕、C/P〔w(TC)/w(TP)〕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氮添加对油蒿、披针叶黄华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 ②高氮添加(N5处理)显著增加了糙隐子草、赖草和刺藜叶片w(TN),相对于N0处理时增幅分别约为26%、81%和60%. ③高氮添加显著增加了赖草、刺藜叶片N/P,但显著降低了其叶片C/N,其中,赖草和刺藜叶片N/P相对于N0处理时的增幅分别约为86%和61%,C/N的降幅则分别约为45%和37%. 研究显示,油蒿群落中不同植物种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持续增加的氮沉降很可能会引起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油蒿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的生物毒性,通过试验考察温度、暴露时间和pH值等对细菌相对发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相对发光度最大,当温度为15℃和25℃时相对发光度较稳定,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暴露时间为1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较低,20 min时相对发光度不稳定,30 min~3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生物毒性的适宜测定条件为pH值6~7.5,温度25℃,暴露时间30 min,快速测定时可调整为15 min。  相似文献   
147.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148.
中药提取废水的治理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昭华 《环境工程》2005,23(5):29-31
以治理工程实例,介绍了以气浮+UBF+CASS为主体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工程治理效果。实践表明,采用本治理技术,能确保出水水质全面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均能达到90%~99%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9.
生产规模中药废水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两相厌氧-好氧工艺系统治理哈尔滨中药二厂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生产废水,通过两相厌氧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了其在工艺系统中的作用.生产性试验突破了中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始终停留在原水COD低于5000mg/L、可生化性良好的易处理废水上的研究现状.现场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多为7000~40000mg/L且废水可生化性差(BOD5/COD<0.2)的情况下,产酸相反应器的日平均COD容积负荷可达到20~30kg/(m3·d),平均COD去除率为47.1%;产甲烷相反应器27d启动成功,其COD容积负荷可达到6.0~7.0kg/(m3·d),平均COD去除率为94.06%;两相厌氧工艺系统COD总去除率可达93.0%以上,是整个工艺系统出水达标排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0.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潜能及磷释放风险,该文以武汉市青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微生物胞外酶、磷形态、磷吸附行为以及磷吸附指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和钙结合态磷(CaCO3~P)是青菱湖沉积物主要的磷形态。青菱湖沉积物Fe(OOH)~P、CaCO3~P和热碱可提取有机磷均具有磷释放潜能,且微生物及其胞外酶在其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较大,而深层沉积物(10~15 cm及更深层)对磷缓冲能力更强,磷释放风险更小。青菱湖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20.66%和26.57%,而北部湖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ERI分别为35.61%、111.22%、32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