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81.
卤乙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中一类主要的消毒副产物,由于存在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健康危害,许多国家和卫生组织相继将其列为饮用水常规监测项目,而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控制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形成,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先后研究和开发出了性能逐趋完善的多种分析检测方法;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卤乙酸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2.
介绍了测定高浓度氯离子水样CODMn的一种新方法。本方法利用乙酸银去除氯离子的干扰,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和自身指标剂,用草酸钠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通过计算求出CODMn值,本文法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83.
介孔ZnO负载Fe-Cu-Zr复合催化剂用于催化燃烧降解乙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醇热法制备了有序球状介孔ZnO负载Fe-Cu-Zr复合催化剂,应用BET、SEM、XRD、XPS等对不同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降解乙酸丁酯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推测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铁铜锆复合催化剂颗粒均匀,分散性较好,孔径大部分小于50 nm,比表面积为46~68 m2·g-1.各活性成分能够共存和协同发挥作用,铁、铜、锆离子吸附在氧化锌晶胞内,粒子间量子作用力促使晶胞表面积略有变大.锆能够提高3种活性成分间的作用力,可以调节表面电子密度,促使结合能向低的方向偏移,增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随着锆比例的增大,催化剂的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初始浓度、空速、相对湿度的增加,乙酸丁酯降解效率均有所下降.在乙酸丁酯初始浓度为2590 mg·m-3、空速为9000 h-1的工况下,ZnO-3M催化剂降解乙酸丁酯的T50为116 ℃,T90为200 ℃,270 ℃时CO2转化率达96%,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乙酸丁酯催化氧化主要中间产物为少量的低级酸和低碳醇,最后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相似文献   
284.
启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于6月19日在北新精细化工园区江苏好收成韦恩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二乙酸车间举行了有毒气体泄漏处置演习。  相似文献   
285.
基于层层累积自组装法将胆碱氧化酶和胆碱酯酶逐层固定在电极表面,制备了电流型水质有机磷检测化学传感器。讨论了自组装膜层数、pH值、温度对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制备的化学传感器对有机磷在浓度10^-9~10^-5mol/L呈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1×10^-10mol/L。传感器的稳定性好,30天时的响应值仍保持90%。  相似文献   
286.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酸和乙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离子色谱法分析空气中甲酸和乙酸效果较好。1 试验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DIONEXTECHCOMPDX - 1 0 0T离子色谱仪 ,配DIONEXASRS抑制器、DIONESAS4A -SC阴离子分离柱、DIONEXAG4A -SC保护柱、电导检测器 ;TELE色谱工作站 ;  相似文献   
287.
为解决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因乙酸积累而致发酵失败、工程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w(乙酸)和w(CH4)进行检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乙酸动态产生趋势、w(TS)(TS为总固体)与w(乙酸)的相关性,以及w(乙酸)对CH4产生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w(乙酸)先增后降,w(TS)由20%增至30%,w(乙酸)增加的持续时间由5 d延至15 d.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TS)与w(乙酸) 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9,P<0.0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方程y=-1 214.8w(TS)+668.2,由斜率(-1 214.8)可知,w(TS)对产乙酸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内w(乙酸)为160~451 mg/g,随着w(乙酸)的增加,底物CH4产率经历上升、稳定、下降后再稳定和下降4个阶段,其中w(乙酸)为212~312 mg/g时,底物CH4产率(大于120 m3/t,以秸秆干质量计)最大,其次为w(乙酸)在>312~410 mg/g时的80~120 m3/t.   相似文献   
288.
通过间歇实验,探究了温度(25,35,45,55℃)对餐厨垃圾接种酵母菌和醋酸菌后产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温度在25℃时,发酵液中乙酸浓度远高于35、45和55℃,发酵8d后,乙酸的产量最大,达到0.59g/L;最大的VFA浓度在25℃下获得,达34.49g/L.VFA中以乙酸为主,并有少量丙酸和丁酸产生.随温度的逐渐升高,TS和VS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在35℃时,发酵底物餐厨垃圾的TS和VS去除率最高,为30%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289.
钟新林 《环境化学》2013,(7):1422-1423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指用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时,消毒剂与水中含有的天然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水处理中产生的各类消毒副产物的研究也日益关注.氯气、漂白粉和臭氧在消毒过程会产生少量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等.其中溴酸盐是饮用水中臭氧消毒的副产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EPA列为潜在的致癌物,甚至在含量低至1μg.L-1也有致癌的作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最新的饮用水法规中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10μg.L-1.我国最新的饮用水规范中也建议生活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最高含量不允许超过10μg.L-1.卤代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是饮用水加氯消毒时氯与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消毒副产物,通  相似文献   
290.
采用一种新的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以实现高效产乙酸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该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厌氧发酵能很好地促进乙酸的生成,实验条件下,产氢产酸相乙酸最高浓度达到4.27 g/L,同型产乙酸相乙酸最高浓度则为1.07 g/L,乙酸产率和VFA产率分别达到0.42 g/gVS和0.69 g/gVS,与非耦合系统相比,分别提高了.61.5%和53.3%.实验结果还证明,污泥经热碱法预处理之后再厌氧发酵,能更有效地产酸,与不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原液发酵相比,前者的产氢产酸相乙酸浓度比后者提高了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