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27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沸石负载由缩水甘油基三乙基氯化铵交联的壳聚糖,制得了性能良好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沉降性和重复使用性,利用FTIR仪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吸附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交联度为0.93、交联壳聚糖与沸石的质量比为0.045时,制得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81.4%,吸附量为4.07mg/g;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较沸石有显著提高,沉降时间较交联壳聚糖明显缩短;经二次洗脱后腐殖酸去除率仍可达80.2%,腐殖酸吸附量为4.01mg/g。  相似文献   
42.
壳聚糖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壳聚糖(CTS)、衣康酸(IA)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NH_4)_2S_2O_8为引发剂,合成了CTS-IA-MA三元接枝共聚物。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n(CTS):n(IA):n(MA)=1:1.5:1.0,引发剂质量分数0.35%,反应时间5 h。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所得产物为CTS-IA-MA接枝共聚物。三元接枝共聚物质量浓度为50 mg/L、水样pH为中性或弱酸性时三元接枝共聚物对CaCO_3的阻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以钛交联粘土为载体,Cu与V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烟气NO氧化催化剂(Cu-v/Ti-PILCs),并考察了各种制备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结果显示,当V水/V丙酮 =1∶2,负载4%CuO和2%V2O5,并在500℃煅烧时制得的Cu-V/Ti-PILCs催化剂,在NO浓度为350 mg/m3,O...  相似文献   
44.
以自制壳聚糖小球为载体,采用吸附固定法制备固定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DHHJ),并将其用于羽毛废弃物降解。结果表明,采用3.0%(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制成的壳聚糖小球的形态较好,经高压灭菌后弹性增加,呈多孔状,有很强的吸水性,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固定和生长;在细胞稀释液中加入10%(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小球,固定时间设为2d时,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在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有效活菌数最多,可达7.0×106 cfu/mL;在连续10次、共计40d的序批发酵降解过程中,固定化菌的羽毛降解率和发酵液中的角蛋白酶酶活均保持在最大值的80%以上。固定化菌的发酵稳定性较强,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有效地降解羽毛,具有连续发酵潜力;固定化菌发酵降解羽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球投加量50mg/mL,羽毛投加量25mg/mL,摇床转速130r/min,发酵5d。  相似文献   
45.
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污染并回收资源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的固定化方法,对现有光合细菌固定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发现包埋、吸附、聚集-交联是光合细菌最常用的3种固定化方法,其中包埋法占60%。对这3种固定化方法的原理、材料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主要的应用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对于未来光合细菌的固定化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6.
PAC-chitosan复合絮凝剂中铝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和不同粘度的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PAC-chitosan复合絮凝剂。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C-chitosan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探讨了PAC的B值、壳聚糖的含量(C)和粘度(η)对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PAC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试验结果推断出当B=1.5,壳聚糖粘度η=800 Pa·s,C=0.6 mg/mL絮凝效果最佳。并用某造纸废水进行了烧杯絮凝试验。絮凝试验结果与推断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7.
以壳聚糖/蒙脱土插层复合物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并以此催化氧化去除水中的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考察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条件,对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条件、动力学特性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 H 5.0,酶与载体质量比20 mg·g-1,固定化6 h,所得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2.12 mg·g-1,每克单位载体酶活为12.76×103U·g-1.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去除条件为:苯酚溶液p H 7.0,温度30℃;4-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20℃;2,4-二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3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酶与底物质量比为20 mg·mg-1时,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溶液去除率分别为63.6%、85.8%和87.8%.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米氏常数Km值依次减小,最大反应速率Vmax依次增大,表明固定化酶对2,4-二氯苯酚的亲和力最强,催化速度最快.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24 h)后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15.7%、24.2%和27.8%.  相似文献   
48.
以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前体,经后交联反应合成超高交联树脂(J-2),再经硫脲胺基改性得到硫脲修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TU-PS).通过BET、FTIR等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H、吸附温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TU-PS改性树脂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树脂(TU-PS)对Cr(Ⅵ)吸附的最佳条件为:Cr(Ⅵ)初始浓度为500 mg·L-1、初始pH值为2、树脂用量为2.5 g·L-1、吸附温度为45 ℃、吸附时间为6 h.在此最佳条件下,TU-PS树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40.00 mg·g-1,去除率为70.18%.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TU-PS树脂对Cr(Ⅵ)的吸附是静电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马妍  张大定  张帆  程芦  马跃  郭建达 《环境工程》2022,40(1):94-101+116
以壳聚糖改性后的沸石作为稳定化材料,对实际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镉(Cd)进行稳定化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及TCLP毒性浸出实验对改性材料物质组成及多金属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改性材料投加量、土壤含水率与pH对多金属污染土壤稳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材料表面具有清晰的纤维状结构和均匀的突触状结构,且在结合能400 eV左右处增加了N1s的特征峰,证实壳聚糖已负载到沸石表面且硅酸钙粒子起到修饰作用;最大投加量为10%时,稳定化效果最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浸出浓度小幅增加,不同含水率下,Zn、Cd对Pb的稳定化无明显竞争;当土壤环境为弱酸碱或中性时,Zn、Cd对Pb的稳定化无竞争优势,但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下,Zn、Cd竞争优势较强,从而抑制Pb的稳定化。此种新型、高效的土壤稳化材料可为多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