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种重金属对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纹缟虾虎鱼广泛分布于长江口水域,它摄食底栖生物,同时又被大型鱼类所食,在长江口水域食物链中处于重要地位。研究了Cu2+、Pb2+、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从受精卵到出膜期、器官形成初期到出膜期、眼点形成期到出膜期等3个早期发育阶段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的影响,同时对早期仔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对胚胎及初孵仔鱼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纹缟虾虎鱼胚胎在3种重金属影响下出现身体弯曲、萎缩和残缺,未能形成体节,心包囊肿等症状,还会出现较少见的胚体分叉、增生现象。纹缟虾虎鱼初孵仔鱼出现胸腔膨大、身体畸形等现象。仔鱼受重金属影响后,短期内表现出运动加剧,而后逐渐活力下降,个别仔鱼出现头部或者身体中部弯曲症状。Cu2+、Zn2+、Pb2+对早期仔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136和0167 mg/L。研究结果可评估环境中重金属对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各个阶段的影响,亦为长江口水质监测与净化、纹缟虾虎鱼的资源增值以及中华鲟幼鱼栖息地饵料资源的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测试生物,测定了其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孵化3 d和孵化12 d)和成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和仔鱼(孵化3 d)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孵化3 d)、仔鱼(孵化12 d)和成鱼的96 h-LC50分别为0.0578(0.0540~0.0631)、0.0299(0.0282~0.0320)、0.0330(0.0310~0.0350)和0.0756(0.0692~0.0862)mg·L-1,其毒性大小依次为仔鱼(孵化3 d)仔鱼(孵化12 d)胚胎成鱼。与对照组相比,吡唑醚菌酯0.101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24 h自主运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0.0609、0.0777和0.101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48h心跳速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0.0609和0.0777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96 h孵化仔鱼体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下吡唑醚菌酯暴露96 h后,均可对斑马鱼仔鱼(孵化3 d)体重和体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对斑马鱼仔鱼(孵化3 d)心跳未产生明显影响。在高浓度下,吡唑醚菌酯可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畸形,主要包括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而对仔鱼(孵化3 d)未观察到明显的致畸效应。  相似文献   
23.
低硫燃料油(low sulphur fuel oil,LSFO)是指硫含量小于0.5%的燃料油.为控制航行过程中尾气硫化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LSFO正逐步取代传统高硫燃料油在全球海域被广泛使用,但有关LSFO的环境风险和毒理学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LSFO:中质油WRG(wide range gas oil)、轻质油MGO(marine gas oil)和重质油VLSFO(very low sulphur fuel oil),通过制备其水溶性组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溶液,综合分析LSFO及其WAFs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并以斑马鱼胚胎/仔鱼为受试生物,探究3类LSFO的WAFs的潜在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轻质油MGO及其WAFs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VOCs)、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含量之和最高,中质油WRG次之,重质油VL...  相似文献   
24.
以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仔鱼致死率为指标,进行了赤潮异弯藻鱼毒性源起的探寻.分别就赤潮异弯藻细胞数、种群生长时期、去藻滤液、藻粉提取液的毒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 赤潮异弯藻藻细胞数越高,对黑鲷仔鱼的致死性越大.当藻细胞数达到105 /mL时,5 h内出现明显致死现象.毒性作用主要源于细胞外分泌物质.(2) 不同种群生长期的赤潮异弯藻去藻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毒性存在差异:指数生长期产生的毒性相对较弱,平台期和衰亡期呈现显著的5 h急性致死作用.(3) 用活性炭对平台期和衰亡期的去藻过滤液进行吸附处理,可以使去藻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5 h致死率明显减弱.但24 h致死率仍为100%.(4) 利用冻干藻粉溶液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冻干藻粉溶液过滤液仍然呈现出与浓度相关的毒性作用特征,滤液对黑鲷仔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相当于每mL溶液中含0.1 mg的干藻粉形成的溶液浓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和生长水体中都具有典型的鱼毒性特征.  相似文献   
25.
通过氯霉素对斑马鱼(Daniorerio)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氯霉素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致死和亚致死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氯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心跳和孵化能力均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并且胚胎和仔鱼在毒性暴露过程中均产生了明显的畸形特征.其中,低浓度的氯霉素对胚胎的自主运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氯霉素对其自主运动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的氯霉素抑制胚胎和仔鱼的心跳及孵化能力,且对胚胎和仔鱼造成致死效应,其96hLC50值分别为56.6mg·mL-1和116.8mg·mL-1,而低浓度的氯霉素对胚胎和仔鱼产生致畸效应,胚胎和仔鱼表现出的主要畸形特征有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胀、凝血、脊柱弯曲和鳔缺失.  相似文献   
26.
合江江段是长江上游干流保持河流生境、适宜喜流水性鱼类栖息的重要江段.为了掌握合江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动态,分析向家坝水库生态调度的效果,于2020年向家坝水库生态调度前后,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逐日监测.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5目10科38种(属),其中仔鱼29种(属)、鱼卵19种(属),包括特有鱼类6种.广适应性和喜...  相似文献   
27.
微小亚历山大藻对黑鲷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玫  缪宇平  袁骐  夏培艳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152-2156
通过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胚胎及仔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其藻细胞液和细胞破碎液对黑鲷幼体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黑鲷胚胎的孵化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程度随藻细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仔鱼96h的急性毒性实验中,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仔鱼的96h理论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105 cell·mL-1 (藻细胞破碎液)、8.0×104 cell·mL-1 (藻细胞液),而在7d的亚急性实验中,高浓度藻细胞液对仔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下,藻细胞液产生的毒性较藻细胞破碎液大.  相似文献   
28.
1,3-二苯胍(1,3-diphenyl guanidine, DPG)是橡胶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硫化促进剂,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然而作为水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目前DPG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极为匮乏。为了研究DPG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及潜在机制,选择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将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浓度为30、100和300μg·L-1的DPG溶液中120 h,通过转录组测序、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及性激素水平测定(雌二醇和睾酮)来探究其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殖发育毒性及机制。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DPG暴露可以显著影响与精卵识别及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DPG暴露使类固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cyp11a1、cyp17a1、cyp19a1a、hsd17b1、ar)的转录表达显著上调。激素结果表明DPG暴露导致斑马鱼仔鱼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DPG能够影响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发育,但是在个体水平上仍然缺乏直接的证据揭示DPG暴露对斑马鱼生殖和胚胎发育的不良结局。本研究为DPG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  相似文献   
29.
该研究旨在探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胚胎发育毒性和仔鱼神经毒性的影响,科学评估水体中SDBS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将受精后4 h的黄颡鱼胚胎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2、0.4、0.6、0.8 mg·L-1的SDBS中,观察胚胎孵化累计死亡率、畸形率;并通过检测5日龄仔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5-羟色胺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的黄颡鱼胚胎孵化畸形率提高4.5~14.5百分点(P<0.05),死亡率提高7.8~23.4百分点(P<0.05)。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12.0%~50.5%和15.0%~53.9%(P<0.05),暴露处理仔鱼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5-羟色胺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9.9%和3.0%~11.1%(P<0.05),暴露处理仔鱼5-羟色胺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暴露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