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pH值对有机物(BSA)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哲  王磊  苗瑞  米娜  李松山  朱苗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2):3640-3645
选用BSA(牛血清蛋白)代表有机污染物,使用QCM-D技术考察了BSA在PVDF膜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层结构随pH值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定量测定了相应pH值条件下PVDF-BSA及BSA-BSA之间作用力,结合膜污染试验,解析pH值对有机物污染膜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在BSA的等电点,PVDF-BSA及BSA-BSA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最小,导致BSA迅速吸附累积于膜面,形成密实的BSA污染层,引起超滤膜通量大幅度衰减.当pH值偏离BSA等电点后,BSA间静电排斥力的增强有效削弱了BSA在膜面的吸附量,相应BSA污染层松散度增大,膜污染减弱.在实际的水处理中,通过适当的pH值调节,针对性将超滤膜及污染物调整至带有相同电性、并增大二者所带净电荷量,是减缓超滤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硬质落球,分析探测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和水平风场的载荷需求和探测性能。方法仿真计算自由下落探测段受力情况,建立运动方程。以假定释放条件,仿真落球的探测过程,给出各作用力量级。结果面质比的变化不能改变气动力范围。相同加计灵敏度下,增大面质比可提高探测高度。150 km以下的探测中可忽略光压力,探测到水平风场米级变化的加计灵敏度需求为1×10~(-5)m/s~2。结论面质比的变化不能改变气动力范围。相同加计灵敏度下,增大面质比可提高探测高度。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整体出发,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研究全面规划视角,架构了总括、ESCO驱动力作用机理、政府作用力实施机理、总结四大模块、两大篇共10章的层次体系。结果发现:ESCO驱动力以作用效益为导向,以运行实践与行为规律、作用影响机理、ESCO驱动策略、效益评价与优化策略为核心要素,是内在动力;政府作用力以有效性为基准,以运行特征与政府行为、影响机理与博弈策略、实施影响机理与有效性评价、实施策略为核心要素,是外在动力。在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邻硝基苯酚在有机改性凹凸棒土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四乙基溴化铵(TEA)和四丁基溴化铵(TBA)分别对凹凸棒石原土进行改性,研究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邻硝基苯酚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四种改性土对水中邻硝基苯酚的吸附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基本达到平衡,且对水中邻硝基苯酚的吸附去除率与改性土的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同样条件下其去除能力大小的顺序是CPB改性土>HDTMA改性土>TBA改性土>TEA改性土;当体系pH值大于邻硝基苯酚的pKa时,CPB改性土对邻硝基苯酚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 CPB改性土对邻硝基苯酚的吸附过程更适合用Henry吸附等温线进行描述,该吸附过程的主要机制是分配作用;CPB改性土对邻硝基苯酚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该吸附过程中无化学键力和配位基交换力等强作用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存在抑制了CPB改性土对邻硝基苯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斜面结构上二维冰力计算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模型冰进行45°、60°、75°斜面墙冰作用力模拟实验装置、安装和结果,描述了冰排在不同倾角结构前的冰排破碎过程,以45°倾角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冰力-时间曲线分析作用力过程,并统计了各实验的冰力特征值。利用这些实测冰力与二维理论计算冰力的比较阐明该理论模型在浅水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并用水平冰力同垂直冰力比值分析碎冰堆积对冰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1):3811-3820
疏水絮凝是天然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水处理中常被利用的原理.而疏水作用力则是引起疏水絮凝的最主要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过去30多年里,科学家们从实验测定、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3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疏水作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研究所具有的高难度,目前疏水作用力的理论仍不够完善.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疏水作用力的一些特性及影响因素,如疏水作用力的实验规律、疏水作用的距离范围、疏水作用力的粒度界限、表面接触角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及温度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等.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归纳表明,实验规律有单指数函数模型、双指数函数模型及幂函数模型,作用距离范围分为短程作用力及长程作用力,微粒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才可产生疏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基本无影响,关于温度的影响,迄今尚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787-3796
1982年Israelachvili和Pashley在Nature期刊上报道了以实验测得的疏水作用力,这一发现使当时的学者们倍感兴奋,激起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研究,疏水作用力被证明客观存在,并被众多科学家所认可.根据这一发现,经典的DLVO理论应补充疏水作用力,成为扩展的DLVO理论,经典的絮凝理论也应包括疏水絮凝的贡献.迄今疏水絮凝在矿物分选领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水处理领域尚缺乏认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疏水作用力及疏水絮凝的发现,探讨了疏水作用力的热力学解释和微观机理,指出了水处理技术中涉及到的一些疏水絮凝原理,认为水处理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疏水絮凝的研究,以疏水絮凝的理论进一步推动水处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Motic数码显微镜观察SRT为3 d和15 d的活性污泥絮体以及它们的LEPS和TEPS絮凝污泥悬浮液形成的生物絮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高SRT(15 d)活性污泥絮体较低SRT(3 d)活性污泥絮体的颜色深且密实;同一活性污泥中,内层的絮体结构较外层的絮体结构密实,细菌细胞与菌胶团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最后,结合絮体结构图片,从大分子作用力的角度,提出了活性污泥絮体结构模型,以形象地描述不同SRT活性污泥EPS及其表面性质变化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分析了环保产业园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单因素评价法、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研究分析了科技人才政策、财税激励政策、金融政策、规范引导政策和配套服务政策等五类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在环保产业园发展的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以及园区建设全过程的作用力情况,分析得出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各阶段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黏弹性阻尼器在工程结构抗震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结构抗震、抗风、抗振动和安全性的能力,介绍了黏弹性阻尼器性能及在国内外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