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内脏及河流底泥中的铜。鱼内脏经组织捣碎机捣成匀浆后,加硝酸消解;底泥则经氢氟酸和高氯酸消化。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10±1℃、不喂食条件下测定鲤鱼在30天受汞毒期间鳃、脑和肝胰脏蓄积汞和尾鳍微血管血流速度及30天解毒期间排出汞和血流速度的变化。试验结果:受毒期间鳃中汞的蓄积量最多,解毒期间鳃中汞的排出速度最快;受毒期间血流速度随受毒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又随试验浓度的增高而减慢,解毒期间血流速度随解毒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受毒期间高浓度试验组鱼鳃、脑和肝胰脏中汞的蓄积量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解毒期间鱼鳃中汞的排出量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汞的浓度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337个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的实测数据建立了片段常数估算模型。涉及的有机物包括卤代苯、卤代联苯、氯代脂肪烃、多环芳烃、醇、醚、醛、酮、腈、苯酚、苯胺、硝基苯、呋喃、二误Yin、含氮氧硫的杂环混合和物、脲和有机磷农药等多种类别,logKow在0.39-8.60之间。模型可决系数0.982,标准差0.453,平均绝对误差0.322个对数单位。60种检验化合物的平均预测残差为0.320个对数单位。  相似文献   
4.
西加鱼毒的毒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加鱼毒是主要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000人受到西加鱼毒的影响,本文了西加鱼的毒素成分和性质,介绍了西加鱼毒不的毒素来源,总结了可稷累西地的鱼在别,说明了西加鱼毒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论述了西加鱼毒对人体的危害和引起 症状。鉴于西加鱼毒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应积极开展西加鱼毒的研究,加强海产品的检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西加鱼毒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6.
颗粒态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采虹方头鱼进行了不同形态铜有效性的暴露实验。涉及的形态包括游离态和吸附态。研究结果发现,对实验鱼而言,除游离态铜是最重要的生物有效态外,颗粒态铜也能部分地被鱼吸收。鱼鳃是吸收游离态和细颗粒吸附态铜的主要部位。食物(粗颗粒态)中的铜则能通过摄食方式被吸收。  相似文献   
7.
一位来自四川省营山县农村的临时工,在企业转了正、入了党,并被破例提拔为掘进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同样是这名平凡而又朴实的矿工,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义无反顾的抉择,重入险境,将63名矿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十里矿山,也感动了中国,200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他被评为“感动中国”10大年度人物之一。他就是张前东。  相似文献   
8.
高东辉  李昌伟  吴霓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801-805, 819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氧和溶血毒素进行单一毒性实验和联合毒性实验,揭示鱼毒性藻类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和作用方式。实验表明,60日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0.5 h和1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44 μg/mL和1.25 μg/mL。过氧化氢对海洋青鳉鱼1 h的LC50是144.5 mmol/L。分别以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法、相似性参数法及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致毒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过氧化氢与洋地黄皂苷对青鳉鱼的联合致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为方便鱼毒性藻类毒性评价,通过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毒性实验引入鱼单位(Fish Unit,FU),定义使一条日龄60 d,体重20 mg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中0.5 h死亡所需的浓度为1FU,1FU相当于洋地黄皂苷浓度3.44 μg/mL。  相似文献   
9.
以(鱼免)鱼(Miichthys miiuy)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u2 和Cd2 对(鱼免)鱼幼鱼鳃丝Na -K -ATPase和肝脏SOD酶活性的影响.以6个Cu2 浓度(0.01 mg/L、0.05 mg/L、0.1 mg/L、0.2 mg/L、0.4 mg/L和0.8 mg/L)和6个Cd2 浓度(0.005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 mg/L、0.4 mg/L)对(鱼免)鱼幼鱼进行8 d染毒.结果表明,Cu2 和Cd2 各处理组(鱼免)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取样时间的变化显著(P<0.05),且呈峰值变化,在1 d时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最后各处理组酶活力趋于稳定.两种重金属离子对(鱼免)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处理组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其影响程度与重金属的浓度呈负相关,且Cd2 浓度为0.4 mg/L时,在第8天酶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Cu2 和Cd2 在1~8 d对(鱼免)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诱导率表现为Cu2 >Cd2 .低浓度组Cu2 和Cd2 曝露时,(鱼免)鱼肝组织中SOD活性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Cu2 和Cd2 曝露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强,肝组织SOD的活力抑制越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将青鳉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全氟羧酸类物质全氟十三酸(PFTriDA)后的器官分布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 PFTriDA最高富集在性腺;其次是卵、肝脏;浓度最低的部分是残体.除了性腺之外,该器官分布与野生中华鲟的一致.在相同暴露浓度下,雄鱼体内各器官的PFTriDA的含量高于雌鱼,机理模型计算进一步表明高母子传递系数是造成雌雄差异的可能原因.随着PFTriDA暴露浓度的升高,鱼体内同一器官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