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主体功能区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处于超载状态:青岛市市区则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市区.②青岛市各辖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其中市区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能力最大.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市区>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藁西市>平度市.③青岛市各主要辖区综合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且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承载力序列(由大到小):市区>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青岛市2005-2008期间主要辖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区划,结果显示青岛市所辖6市区均属于优化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与优化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2.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空间分布预测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26、117.028、12.147、58.896、65.560、25.075、32.372和21.613百万人。最后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提出了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浙江省人大、政协、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对环保工作带来的挑战,正确面对环保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协调、克难攻坚,如期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淮安市对重点水功能区2012年1-8月份监测的数据为依据,详细分析本市重点水功能区的现状及总体变化情况,并对部分水功能区水质出现超标现象分析其超标内容及原因,有针对性提出水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5.
吕传俊 《环境保护》2012,(17):35-36
当前,后发地区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刚性增长与节能减碳约束强化的突出矛盾,解决发展空间和碳空间这对矛盾,一项现实可行的措施是实行碳功能分区管治,并确保各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功能的作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承前启后的战略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和日臻完善,国家财政不仅从资金投入上强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支持力度,更重要的是将在体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创新、政策倾斜等层面,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7.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我国已正式启动《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近年来,国务院每年都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年度工作重点。制定《生态补偿条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8.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和落实,是环境保护部门对一定时期内(通常是5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安排.《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于2011年12月15日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由“总局”升格为“部”之后出台的第一部规划,也就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9.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吴丹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1946-1960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承担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及生态产品价值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难点,生态资产损益核算为量化区域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浙江省嵊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县域,基于栅格尺度评估了近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流量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结合人类活动类型监测分析了生态资产损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森林生态资产质量降低及面积减少,嵊州市近60%区域的生态资产存量呈减少趋势,而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增益10%以上。相对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嵊州市生态资产损益平均贡献度更大,为17%。县域城镇化导致粮食供给轻微减损,70%以上乡镇生态资产增益,特别是石璜镇生态保护成效较突出。  相似文献   
40.
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剥离了排放和气象对6种大气污染物(SO2、 NO2、 CO、 PM10、 PM2.5和O3)浓度的贡献,识别了疫情前后武汉市中心城区、郊区、工业区、三环线交通点和城市背景点这5种类型点位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与管控前相比,管控期间PM2.5/CO、 PM10/CO和NO2/CO分别减小了10.8~21.7、 9.34~24.7和14.4~22.1倍,表明排放对PM2.5、 PM10和NO2贡献减小;O3/CO增加了50.1~61.5倍,表明二次生成增加明显.解除管控后排放对各类污染物的贡献均增加.管控期间,受一些不可间断工序的运行影响,工业区PM2.5降幅最小(20.5%).与管控期间相比,解除管控后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和工业生产等基本恢复,使5种类型站点PM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