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3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41.
显色环保型融雪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显色环保型融雪剂,添加了缓蚀剂和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植物钙剂,能够减少对金属、路面、植物等的腐蚀,并根据融雪剂颜色的变化,控制融雪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显色环保型融雪剂使用量在20 g以下时,融冰量随着融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融冰量在融冰时间80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80分钟以后融冰量随着融冰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最佳融冰比为1:5(1份融雪剂:5份冰)。三种融雪剂的融冰效果为:自制融雪剂〉市售融雪剂〉氯化钠,且自制融雪剂对金属的腐蚀性小,对植物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2.
5种天然矿物修复铅污染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金属离子Pb2+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沸石、方解石、钾长石、钙基和钠基膨润土等5种天然矿物材料对水体中Pb2+的吸附固定效果,它们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方解石对Pb2+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85mg/g,是其他几种材料的2~3倍,而且方解石对Pb2+具有明显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使得吸附后的Pb很难解析下来,说明方解石对水溶液中Pb2+的固定能力非常强。利用模拟自然水体性质的电解液对方解石吸附后Pb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被方解石固定后Pb的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最后结合方解石作为原位活性覆盖材料的经济可行性和生态风险性分析,说明方解石作为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的原位活性覆盖材料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为后继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原位活性覆盖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3.
油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以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4.
石油污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类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加以比较,提出了一套石油污染地生态恢复的流程。  相似文献   
45.
渗透性反应墙(PRBs)是倍受关注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廉价、安装简便、维护简单等优点。详细总结了零价铁、活性炭、无机矿物材料和生物质材料等PRBs反应介质的结构、性能、适用范围、改良方法及增强吸附机制,介绍了PRBs技术在国内外地下水原位修复领域的工程应用实例,指出研发可再生型反应介质、深入研究复杂体系的污染物去除主导机制以及开展多介质混合、多种原位修复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将是今后PRBs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铜藻基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种大型海藻——铜藻为原料,Fe Cl3·6H2O为活化剂,采用超声浸渍-原位合成法制备了铜藻基载铁活性炭(Fe/SAC),并以活性炭得率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指标,通过正交法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比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最优结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SAC吸附亚甲基蓝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Fe/SAC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 h、浸渍比1∶1,此时的活性炭得率为39.5%,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55.67 mg·g~(-1);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Fe/SAC比表面积为558.31 m2·g~(-1),其负载的铁组分主要为Fe3O4和Fe O;亚甲基蓝在Fe/SAC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过程,该吸附是熵增加的自发吸热(ΔS0、ΔG0、ΔH0)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47.
煤层瓦斯压力探测新技术在寺河煤矿瓦斯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河矿属于高瓦斯矿井,是煤层气综合开发的主要矿井之一,其煤层气开发主要分两部分,即地面煤层气井抽采与井下煤层钻孔抽采.抽采环节中对煤矿瓦斯的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本文探讨了煤层瓦斯压力探测新技术--煤层瓦斯原位探测仪在该煤矿瓦斯防治中的具体运用,该探测技术可以高效地检验瓦斯抽放效果,从而为预防瓦斯突出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48.
本文深入研究了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土壤治理方法,旨在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轻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我们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和多方面影响,涵盖了重金属的不同形态、生态传播、食物链中的积累,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此外,我们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包括氧化还原法、石灰固化法、生物修复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高效修复技术如生物炭和石墨烯氧化物也在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提供了希望,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9.
用双层PRB技术处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设计了双层结构可渗透反应屏障(PRB),对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其中,第一反应器主要填充了零价铁,对复杂的不可生物降解和难生物降解的卤代烃等有机物进行分解;第二反应器主要填充了释氧剂(ORC),对有机物进行彻底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第一反应器后BOD5 COD值由0 32升高至0 75,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80%;ORC反应器最大释氧量为7 64mg·L-1.采用双层PRB结构治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原位治理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存在治理效果维持时间短,甚至引发二次黑臭的问题。为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维护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效,本研究深入分析几种常见的原位治理技术,归纳总结原位治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或应用误区,点明实施原位修复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是彻底的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明确各原位治理技术的适用条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县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借鉴,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向生态、安全、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