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双氰胺在四川3种主要土壤上的硝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处理条件下,对四川3种主要土壤(紫色土、黄壤、灰潮土)的N2O释放量,NH4+-N及NO3--N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D对3种土壤N2O释放及土壤NO3--N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随DCD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越显著.DCD同时能推迟NO3--N含量达到高峰,使土壤NH4+-N含量在较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DCD在3种土壤上硝化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紫色土>灰潮土>黄壤.同时提出DCD在3种土壤上的适宜添加量,紫色土上为普通碳铵施入量的0.5%,黄壤和灰潮土上为0.3%.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双氰胺甲醛型脱色絮凝剂的脱色性能,以尿素、三聚氰胺为交联剂,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染料的初始浓度、p H值、投加量、无机盐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等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改性的脱色剂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未改性脱色剂的最大脱色率为89.7%,而改性脱色剂的脱色率能达到94.6%.红外光谱图表明染料分子和脱色剂发生了相互作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改性脱色剂时,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1),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 mg·L~(-1).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优适用条件为:改性脱色剂加入量70 mg·L~(-1),聚铝加入量为50 mg·L~(-1),改性脱色剂和PAC的复配使污水处理成本下降约20%.脱色剂的改性和改性脱色剂与PAC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脱色剂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
郭俊丽  刘毅  魏文学  葛体达  王光军 《环境科学》2019,40(11):5142-5150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抑制农业土壤硝化作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了探讨它们对蔬菜种植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的作用机制,选取40 a以上蔬菜种植土壤,在施加尿素(CK)基础上,分别添加DCD和DMPP进行室内培养,系统监测了土壤中NH_4~+-N、NO_3~--N和硝化势的变化,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揭示了AOB和AOA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DCD处理和DMPP处理的NH_4~+-N含量升高了213%和675%; NO_3~--N含量降低了13. 3%和37. 2%;硝化势降低了20. 4%和82. 4%;同时,AOB丰度降低了51. 2%和56. 5%; AOA丰度降低了6. 0%和27. 0%.不同抑制剂处理间AOB和AOA的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nork-environmental-samples、unclassified-Nitrosomonadaceae、unclassified-Bactertia和Nitrosospira是AOB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 norank-Crenarchaeota、norank-enviromental-samples和Nitrososphaera是AOA序列属水平的主要优势类群,施用DCD和DMPP显著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组成.综上所述,尿素与DCD和DMPP配施显著抑制NH_4~+-N的转化,降低AOB和AOA的种群丰度并改变其群落组成.相比DCD,DMPP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和对AOB和AOA群落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4.
双氰胺又名二氰二氨(DICY或DCD)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醇、乙二醇和二甲基甲酰胺,几乎不溶于醚和苯,干燥时稳定.新西兰的奶牛养殖是采取放养的方式,如果草木干旱,奶农往往会使用一些肥料增强草木的抗旱性以及肥力,这就造成了污染.而由于新西兰国内注重环保,因此使用双氰胺对草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中和,这就导致了残留的药品流入奶牛体内,造成奶品的污染.2013年1月25日,新西兰牛奶中发现了有害物质——双氰胺.虽然国际标准未对食品中的双氰胺限量,但高剂量的双氰胺对人体是有毒的.奶粉中双氰胺的LC/MS/MS检测的难点在于:首先双氰胺本身的分子量很小,极性很大,一般的C18柱保留不住,其  相似文献   
15.
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载波  王国庆 《化工环保》2006,26(3):250-254
通过在原料中引入尿素,合成出了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并应用到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h、反应物配比n(双氰胺):n(尿素):n(氯化铵):n(甲醛)为0.714:0.286:0.9:1.4的最佳条件下,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具有优异的絮凝脱色性能,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和93.4%。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氰胺甲醛缩聚物混凝去除水中酸性红B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硝基酚类印染废水,改性絮凝剂n(双氰胺+尿素):n(氯化铵):n(氯酸盐):n(甲醛)=1.0:1.2:0.06:1.5。染料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都随着改性絮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投加1000mg/L絮凝剂时,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85%、84%,该改性双氰胺絮凝剂具有很好的脱色和COD去除效率,其经济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抑制剂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3个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氮肥用量的2.5%(DCD1)、5.0%(DCD2)、7.5%(DCD3)),3个脲酶抑制剂氢醌(HQ)(氮肥用量的0.1%(HQ1)、0.3%(HQ2)、0.5%(HQ3))和3个硝化抑制剂DCD+脲酶抑制剂HQ联合施用(氮肥用量的2.5%+0.1%(HH1)、5.0%+0.3%(HH2)、7.5%+0.5%(HH3))试验处理,探讨抑制剂联合施用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并借助通径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的影响程度,探求抑制剂、氮素转化过程及其环境因子之间定量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硝化抑制剂DCD能显著减少反硝化速率,但是增加氨挥发损失.单独施用脲酶抑制剂HQ能不同程度减少氨挥发损失,但对反硝化作用效果不稳定.而联合施用DCD和HQ,尤其是HH2(5.0%的DCD+0.3%的HQ)联合施用可有效地同时抑制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相比CK,其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分别减少31.3%和12.5%.通径分析发现,硝化抑制剂DCD和脲酶抑制HQ主要影响土体NO3--N和NH4+-N浓度、上覆水体NH4+-N和DON浓度,从而影响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小君  汪学英  徐肖邢  徐刚 《四川环境》2004,23(4):12-14,23
以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铝为催化剂,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脱色絮凝剂。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用量、甲醛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添加剂对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树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并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试验。实验结果发现,当双氰胺23 5g、阳离子淀粉5 6g、甲醛57 8g、硫酸铝4 8g、添加剂12 5g、反应温度(70±1)℃、反应时间为1 5小时。试验表明产品的混凝脱色性能良好,CODCr去除率≥91%,脱色率≥99%。并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主要阐述了双氰胺废渣的主要成份及它在纲丝隔离胶及三角胶芯胶中的应用并与原助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