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950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719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46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释放气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反硝化脱N、温室气体排放以及O2释放过程均是水体生态系统中发生的重要生化反应过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程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收集水体释放气体装置,于2012年7—8月对滇池草海中自然生长的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浮叶植物〔睡莲(Nymhaea tetragon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漂浮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及对照(无植物)区域内释放的N2、CH4、O2、CO2和N2O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水生植物生长区及对照区释放气体主要由N2、CH4和O2组成,其余成分主要是CO2和N2O。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明显促进了水域内O2释放过程,进而提高了水体释放气体的速率及各气体成分通量值。而睡莲、荷花和凤眼莲由于叶片覆盖水面的影响,降低了水体藻类的光合能力,造成该区域水体释放气体的速率中值低于对照区,且各气体成分释放通量值也较低。各区域释放气体中CH4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菖蒲区释放的气体中N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  相似文献   
982.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和89.1%,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2%、88.6%、84.5%和72.6%.静置段省却搅拌,但仍起厌氧段作用,仍可实现生物强化除磷.4个反应器好氧段均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分别贡献14.7%、16.6%、17.8%和14.8%的进水后TN量,且后置缺氧段利用糖原驱动反硝化,脱氮效果较好,出水TN分别为0.57,4.43,6.61,13.70mg/L.研究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可影响静置释磷、好氧摄磷、反硝化除磷.静置段代替厌氧段的后置缺氧工艺可取得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且节约成本,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983.
高效硝化细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SBR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硝化细菌N4,采用比色法和离子色谱法检测该菌株培养液里残余NO2-含量,可知该菌株的硝化速率达到(52.0±3.5)mg/(L·d).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固氮弧菌属(Azoarcus).在15℃下对N4进行耐低温驯化表明,在10%接种量条件下,该菌能在8d内稳定地实现NO2-→NO3-全部转化,硝化速率达到120.7mg/(L·d)以上.对驯化菌株N4-L在15℃下的硝化特性进行研究表明,在pH值为8.0、葡萄糖浓度为2g/L、NaNO2浓度为1g/L时其硝化能力最强.提取N4-L总DNA及冬季活性污泥絮体的总DNA,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进行DGGE分析说明,N4-L不是污泥絮体中的优势菌.研究表明,采取有关措施使N4-L菌株成为絮体优势菌可能是提高SBR脱氮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4.
处理低污染水的复合人工湿地脱氮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脱氮过程,以洱海流域邓北桥湿地为例,采用水质分析、细菌数量分析与硝化/反硝化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河水过程中的氮转化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在氧化塘-表流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中,ρ(NH3-N)和ρ(TN)呈逐级降低的趋势,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53.24%和48.21%. 氧化塘和表流湿地的硝化强度显著高于潜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中硝酸菌数量和表层硝化强度均为各工艺单元中最高的,分别为93.00×105g-1和8.42×102mg/(m3·h);潜流湿地中ρ(DO)较低,其反硝化作用强度为各单元最高的,其中表层反硝化强度为32.70×102mg/(m3·h),深层反硝化强度为32.09×102mg/(m3·h). 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反硝化的主要单元为潜流湿地.   相似文献   
985.
利用混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群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内处理实际味精废水,以火山岩为载体,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和驯化,分析了污染物进水浓度变化对处理效果影响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 d的间歇闷曝,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挂膜成功;经驯化可处理较高浓度的味精废水并具有较强耐冲击能力;同步好氧硝化反硝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6.
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内源氮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超标是目前许多城市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外源输入有效控制后,底泥内源氮成为水体氮污染的主要来源。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是削减底泥氮负荷和控制内源氮释放的重要途径,从硝化与反硝化耦合作用角度探讨底泥内源氮的行为,对于有效解决黑臭河道氮超标治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影响底泥内源氮硝化-反硝化有效耦合的重要因素,认为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在这矛盾平衡中影响着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其次评述了黑臭河道底泥内源氮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研究现状,指出对于污染严重且受人为干扰频繁的城市黑臭河道,曝气扰动是影响底泥内源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底泥内源氮的有效控释,往往需要通过选择合理的曝气条件从影响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分布两方面来控制硝化-反硝化反应平衡。最后探讨了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包括曝气扰动的合理界定、模拟试验装置的有效构建、水动力条件下底泥硝化与反硝化性能的合理评定以及其微生物机制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87.
过滤功能作为反硝化深床滤池一项核心功能,为反硝化深床后置深度处理提供出水总悬浮物保证.为合理选配反硝化深床滤池海砂滤料,进行了两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常用海砂滤料的满负荷进水穿透实验和连续进水过滤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反硝化深床滤池滤料粒径有助于降低流动相对滤料剪切力,有助于出水悬浮物达标.  相似文献   
988.
基于岩爆事故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特征,为解决在当前岩爆烈度等级预测研究中,通过正向云发生器经验式计算多维云模型特征值进而导致预测结果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本文选取应力比Ts=σθ/σt、岩石脆性指数B=σc/σt以及弹性应变储能指数Wet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机器学习理论,采用多维逆向MBCT-SR云发生器算法对岩爆等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89.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燃油工业锅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故其热效率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卧式内燃燃油锅炉热效率的敏感性,本文在MATLAB平台上,引入敏感度概念,对不同吨教的卧式内燃燃油锅炉进行了反平衡热效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排烟温度的敏感度较高,具有对热效率很好的指示作用.此敏感度对现场锅炉优化运行调节和估算热效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人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