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519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MB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辉洲  邹原  张鹏  朱佳 《环境工程》2012,30(1):30-34,82
通过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采用好氧-厌氧两个阶段进行挂膜试验以缩短挂膜时间,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填料填充率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12 h,进水ρ(COD)为300 mg/L,ρ(氨氮)为15 mg/L,50%的填料填充率,pH=7的工艺条件下,装置对COD去除率为51.2%,对氨氮去除率为40.8%,对TN去除率为38.1%。  相似文献   
62.
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对陶粒CANON反应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会芳  付昆明  左早荣  仇付国 《环境科学》2015,36(11):4161-4167
以人工配制无机高氨氮废水为进水,通过接种CANON污泥,以陶粒作为填料,研究了HRT和DO对生物膜CANON反应器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控制进水氨氮浓度基本不变,依次控制反应器的HRT为9、7、5 h,同时控制DO的范围为1.16~3.20 mg·L-1.研究发现:1当DO为1.20~1.75 mg·L-1时,尽管提高DO有利于提高AOB的活性和系统内基质的传质效果,但是CANON反应器的NH+4-N、TN去除效果依然随着HRT的缩短而下降,尤其当DO超过2.50 mg·L-1时,TN去除效果大幅度下降;2当DO为1.20~1.75 mg·L-1时,随着HRT的缩短,CANON反应器的短程硝化性能趋于稳定,而当DO超过1.75 mg·L-1时,即使缩短HRT,其短程硝化性能依然遭到严重破坏;3CANON反应器中短程硝化稳定性能和去除效果较佳的条件是HRT为7 h,且DO控制在1.20~1.75 mg·L-1之间.HRT和DO是废水生物处理的重要运行参数,直接影响到生物处理的效果和出水水质,协调控制两者的变化范围,对提高CANON工艺对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3.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研究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富集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在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以恒定曝气量,通过优化停曝比实现氨氧化细菌(AerAOB)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协同脱氮并且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然后添加有机物(乙酸钠)逐步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结果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细菌富集过程中,通过不断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提高进水氮负荷的方式强化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其平均活性由0.603mgN/(h·gVSS)提高到了8.1mgN/(h·gVSS);当恒定曝气量为50mL/min,停曝比为4:10(min:min)时,AerAOB和AnAOB对氨氮的去除量分别占总氨氮去除量的58.8%和41.2%,NOB氧化亚硝态氮的量占总硝态氮生成量的15.3%,成功抑制了NOB的活性;当C/N比为0.5,调整停曝比为4:15后,反硝化过程氮去除量占总氮去除率的20.9%,厌氧氨氧化过程氮去除量占总氮去除率的79.1%,实现了AerAOB、AnAOB和反硝化细菌(DNB)协同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王云超  杨月明  聂小保 《环境工程》2019,37(12):120-125
采用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进行疏浚泥水原位处理技术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出水SS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标准,可直接排入水体。实验条件下,一、二级水力旋流器最佳锥角分别为8°和5°,一级水力旋流器最佳分流比为0. 12。PAM的混凝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二级出水SS;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级水力旋流器底流体积浓度,降低一级分流比。二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4 mg/g干污泥时,出水ρ(SS)为(301. 5±54. 1) mg/L,满足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1 mg/g干污泥时,分离效率为60%时,分流比由0. 15降至0. 05。该技术有望在疏浚泥水原位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针对垃圾渗滤液中ρ(NH3-N)较高、可生化性较差、处理困难的问题,以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改良SRIS(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NH3-N的处理效果与最高处理负荷量,同时分析了系统不同深度的ρ(NH3-N)的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进水前、后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情况.结果表明:①在进水ρ(NH3-N)为125 mg/L左右、水力负荷为0.11 m3/(m2·d)、进水频率为1次/d下,垃圾渗滤液经改良SRIS的一级、二级渗滤柱处理后出水ρ(NH3-N)平均值为3 mg/L,NH3-N去除率在97.5%以上;提高水力负荷为0.22 m3/(m2·d)后,NH3-N去除率为87.27%;进水频率改为2次/d,NH3-N去除率达到96.17%.②改良SRIS的一级、二级渗滤柱所能处理的最高NH3-N去除量分别为200和110 mg/L,并且主要在下层和底层部分发生去除.③改良SRIS中下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下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相对丰度最高,同时还存在多种有利于NH3-N去除的硝化、反硝化细菌以及浮霉菌,为NH3-N的去除提供了保障.研究显示,改良SRIS对垃圾渗滤液中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为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采用微动力组合式生物滤池与潜流式人工湿地联合工艺治理某镇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规模600m~3/d。运行时进水水质:COD为150-200mg/L,氨氮为20-35mg/L,总磷为2-5mg/L,滤池具有良好稳定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皆有一定的功效,电解装置显著除磷。总排口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7.
镉引起蚕豆(Vicia faba)叶片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半碱性和中性彗星实验方法研究Cd对植物DNA的损伤,同时还采用DAPI染色法从细胞形态学入手研究Cd诱导的蚕豆叶片的细胞凋亡.用3种彗星实验研究Cd处理蚕豆叶片DNA损伤,结果表明Cd能够引起蚕豆叶片DNA损伤,但是不同Cd浓度引起DNA损伤的种类不同:5mg·L-1Cd处理主要引起单链DNA损伤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形成;10mg·L-1Cd处理时开始检测到DNA双链断裂;20mg·L-1Cd处理下,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均明显增加,且DNA双链断裂尤其明显.DAPI染色法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来检测蚕豆叶片细胞凋亡的结果表明,蚕豆叶片细胞在Cd处理下发生凋亡的过程与DNA损伤过程有很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d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同时证明Cd引起的DNA损伤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杨月琴  钟成华 《环境化学》2019,38(12):2780-2788
选择典型消炎药布洛芬和抗生素罗红霉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方式对布洛芬和罗红霉素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湿地种植的美人蕉、花叶芦竹、伞草和无植物对照组中,美人蕉组去除布洛芬的效率最高(69.74%),花叶芦竹对罗红霉素的去除效果最好(94.06%);在0—4 d范围内设置水力停留时间(HRT),发现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可以使布洛芬更加充分的被人工湿地中生物降解,它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而罗红霉素在HRT=4 d时的去除效率与HRT=2 d相比并没有显著提高(P0.05),却增加了运行成本,故2 d才是罗红霉素相对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两种药物的去除效率还受进水方式的影响,快速进水的进水方式有利于布洛芬和罗红霉素的去除.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去除布洛芬时,美人蕉去除效果并未显著优于花叶芦竹和伞草组(P0.05);在去除罗红霉素时,花叶芦竹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美人蕉组和伞草组(P0.05),伞草与美人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组有植物组的人工湿地对布洛芬和罗红霉素去除效果均明显好于无植物组(P0.01);罗红霉素实验组植物类型与进水方式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9.
70.
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齐健  宋凤斌  刘胜群 《生态环境》2006,15(6):1264-1268
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苗期玉米(ZeamaysL.)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指标,用以明确苗期玉米根系和叶片对干旱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叶片均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各具特点。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使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面积减小,根冠比增大。干旱胁迫使玉米根系比表面积增大,根系氧化活力和还原活力增强。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叶片的光合功能降低,初始荧光升高,初始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潜在活性、潜在光合作用活力均受到抑制。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和根系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根系和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