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正在古老的北美洲,曾经生活着一群古人类——克洛维斯人,他们可以制作特别的工具来猎杀大型哺乳动物作为食物,比如猛犸象。所以,关于猛犸象的灭绝,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古人类的过度捕杀造成的。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克洛维斯人几乎是与猛犸象同时灭绝  相似文献   
12.
砷污染问题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尤为严重。砷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研究发现海洋鱼类具有独特的高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富集能力,人类通过摄食海洋鱼类会摄取大量的AsB,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然而,AsB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合成和降解)过程尚不清楚。本文对已知和推测的AsB合成和降解过程进行综述,探究海洋生物体内高AsB富集原因和可能的合成途径,哺乳动物体内的AsB代谢过程,以及环境中微生物在AsB降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加深我们对AsB沿食物链传递和代谢过程的认识,为防治砷污染,降低砷污染对生态与人体健康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砷生态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沿海环境》2002,(6):43-43
武汉东湖畔,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的研究所 里,中国唯一的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寂寥地过着它的暮年生活。从14年前它的小伙伴珍珍死于肺炎时起,淇淇已经习惯了形影相吊的生活——孤单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只是偶尔发出特有的声纳信号,像是在呼唤远方的同伴。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五种淡水豚类中最濒危的一种。早在2000多年前,《尔雅》中就曾有过对白鳍豚的记述,20世纪到80年代初,中国长江中可以观察到的白鳍豚的最大群体为16头,但现在三头一群的群体都已经很难…  相似文献   
14.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61-361
最近的媒体报道将北海描述为一个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幼年鳕鱼的存量达到20年来的最低点,很多海鸟遭遇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坏的繁殖季节。关于浮游生物种群及其生命周期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研究,可用作气候变化的一种指标。这种方[(\267\250)(\324\332)]1958~2002年间被用于一项关于北海中浮游生物的研究,其结果显示,海洋食物链的根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海洋生命形式的生产力增长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可能是导致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种群数量下降的一种因素。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气候变化@肖辉林…  相似文献   
15.
李旸 《世界环境》2009,(3):16-18
鲸类搁浅之谜 说起鲸类集体搁浅,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电视新闻中常常看到的悲惨场面:这些身躯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无助地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志愿者们不停地往它们身上浇水,并合力推动那庞大的身躯,试图帮助这些海中巨人重返海洋。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却难逃死亡的命运:有些因脱水致死,有些因自身体重过重压迫肺部窒息,还有些因潮水涌进其呼吸孔窒息而亡。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都使地球生态系统失去了本应具有的一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现在已经千疮百孔了,如果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趋势得不到控制,地球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人类也将处于灾难之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里,动物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它们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业的突飞猛进,破坏了动物们原本的家园。从而导致某些动物不适应而濒临死亡或已绝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曾经广泛使用的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的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 percentile rank 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组织残留基准(Tissue Residue 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的TRG分别为23.9和22.7 ng·g-1食物(湿重)。相应的,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 pg·L-1。依据研究得到的DDTs的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的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的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的生态风险,并为DDTs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每年2至5月是海豹繁育季节,也是加拿大海豹的猎杀季,每年有35至40万只海豹被猎杀,其中有95%是还没学会游泳的小海豹。在北大西洋巨大的浮冰上,聚集着许多新生的小海豹,它们浑身长满白色绒毛,眨巴着又大又圆的黑眼睛望着这雪白的世界。然而,这些温顺可爱的动物不知道,一场躲避不了的杀戮正在步步靠近……棍棒如林,匕首如雨。一只又一只小海豹遭棍棒直击头颅,铁钩刺入身体,在意识清醒情况下被活活剥下皮毛,雄性海  相似文献   
19.
无齿海牛     
郭耕 《环境教育》2006,(4):54-55
海牛是哺乳动物,在全球4000多种动物中,它是唯一一类颈椎只有6块而非7块的动物;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它是唯一一类素食且栖息于海水的动物。全球共有5种海牛,南美海牛,西非海牛,南海牛及无齿海牛。无齿海牛是唯一一种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白令海的冰水中的海牛,体长6~9米,体重可达6400公斤(比其他同类几乎重十倍之多)。这种海中巨兽由于长期对水中生活的适应,产生了鲸式海豹般的体型,但从其体型看,与其叫海牛,不如叫海象更贴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其产品,以2010年新疆地区鸟类与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植被、气候、地形等遥感数据产品,探讨了影响新疆地区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各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及其差异.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鸟类和哺乳动物种数的环境解释变量进行了重要性评估,同时采用探索性回归分析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建模,比较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在草地、林地和耕地三种生境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影响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中,植被生长状态与能量转换能力对鸟类丰富度十分重要,且草地的海拔高度重要性最高,为38.38%;耕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对鸟类丰富度有明显影响,其中年均温重要性达到32.98%;哺乳动物的三种生境选择中气候和海拔条件十分重要,共占重要性的60%以上,最高达76.85%,在耕地中哺乳动物更看重气候而非植被生长情况;三种生境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最优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均不同,耕地对于鸟类、林地对于哺乳动物的模型解释力最高,分别为69.9%和68.9%,随机森林和探索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是哺乳动物丰富度差异的重要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