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0篇
  免费   998篇
  国内免费   3076篇
安全科学   531篇
废物处理   170篇
环保管理   740篇
综合类   7542篇
基础理论   2740篇
污染及防治   809篇
评价与监测   776篇
社会与环境   252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67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使突变模糊评价指数公式不受指标数多少的限制和评价指数值的分级标准不随指标的不同和指标数的不同而变化,通过适当设定海水各项指标的参照值及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使海水不同指标的同级标准的规范值差异较小,从而用规范值表示的不同指标皆"等效"于某个规范指标,因此,只需构建海水水质评价的尖点突变和燕尾突变2种突变模糊模型。任意多项指标的海水水质评价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尖点突变和(或)燕尾突变2种突变模糊评价模型的组合表示。将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突变模糊指数公式应用于珠江口及青岛某海区的海水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BP网络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模糊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的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突变模糊指数公式具有通用性、普适性和简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该文以半干旱荒漠区典型湖泊红碱淖为例,分析水分减少引起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变化进而对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碱淖湿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呈现以湖泊为中心由盐碱沼泽向沼泽化草甸、草地、草原化沙地、沙地变化,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减少,砂粒增加,土壤含水量降幅19.17%~82.20%。与盐碱沼泽相比,沼泽化草甸、草地、草原化沙地、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7.73%、32.01%、52.32%、53.42%;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05%、4.46%、31.56%、34.15%;全磷含量分别下降了34.82%、36.80%、31.40%、47.25%。深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差异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粒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区域规划的调整,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周围环境变得较为敏感,原有除臭设施已无法满足新的环保要求,该污水处理厂的除臭工程需要进行升级改造.经综合比选后确定采用在现有除臭设施基础上增设土壤滤池+等离子除臭设施的方案.除臭工程实施后,主要臭气源得到有效控制,氨、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等恶臭物质去除率均在85%以上,甚至达到99%,除臭设施处理效果良好,厂界处污染物排放满足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樟树-奉新、抚州-九江以及东乡-彭泽三条生态大剖面的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根系土的采集和土壤pH值、9个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化学形态含量、13个营养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测试,获得了极为丰富的数据,进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特征、全量与形态含量的相关性、形态随土壤pH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土壤酸化及其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某农药厂废弃场地土壤中甲拌磷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废弃农药厂土壤中甲拌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在前期表层土壤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原甲拌磷生产车间开展了钻孔取样工作,布置了3个钻孔,钻孔深度43.0、41.0和45.0m,根据土壤颜色、岩性、电导率和pH的变化,共采集土壤样品39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土壤中的甲拌磷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测试了总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等土壤的理化性质参数。测试结果显示,甲拌磷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甲拌磷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关性分析,土壤中甲拌磷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767、0.893和0.917,这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对甲拌磷垂向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镉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网格布点法,在研究区分别采集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9829和2467个,测定了样品的镉含量和pH值。表层土壤镉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含镉范围0.024~4.619mg/kg,宜用几何平均值0.157mg/kg表征其平均含量。深层土壤镉含量显著低于表层,含量范围0.010~1.982mg/kg,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098mg/kg和0.080mg/kg。研究区7地市表层土壤镉含量几何平均值较30年前上升34.6%~165%。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以镉为评价指标时,研究区以Ⅰ类土壤为主,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78.36%,次为Ⅱ类土壤、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15.92%,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总面积的5.72%,显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仍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镉污染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群落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个主要植被演替群落(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乔木林)的根际(竹叶椒)、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相对丰富度分别为43.35%、12.97%、7.53%、7.12%、6.19%、5.35%、5.05%,未分类类群占7.36%。样品中检测到了较低丰度的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随植被群落演替,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丰度逐渐增加;非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随植被演替逐渐减小。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的影响因子大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含水量、电导率等,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总氮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贵阳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贵阳市及邻区表、深层土壤中54项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等参数。研究区总体土壤环境呈中偏酸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土壤化学物质组成丰富,地球化学背景分布不均匀。除活动性强的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有分异外,多数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继承性显著。表层土壤有机碳、全碳、硫、氮、硒、氟和汞、镉、砷等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和我国其它城市地球化学基准值。前者适宜发展生态富硒特色农业,后者表明土壤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为生态环境评价和其它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以七里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运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指标组合特征进行分析,以相关系数0.35划分,分为3个指标组合,土壤中元素的积累以非生物积累为主.探讨了湿地土壤元素分布分配的地球化学规律.通过湿地的环境变化对土壤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以及碳氮比的研究,表明七里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总氮的含量高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95,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分布特征也很相似.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了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以江西省萍乡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萍乡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估算了重金属离子累积现速率和加速度.结果表明:萍乡市土壤整体环境质量较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在全市5个县区布置的52个采样点中,共有24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其中上栗县有10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明显多于其他县区,出现了与其他县区不同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