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乌江流域大气降水微量元素丰度及地面水物质来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降水中15种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给出了乌江流域降水中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值。通过对河流水系微量元素来源探讨,分析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对地面水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2.
地面水(河流、湖泊、水库)大多具有色度、悬浮物和藻类,水样处理不好,会影响离子色谱分析。用Al(OH)3悬浮液作沉淀剂,利用表面吸附共沉淀的原理,可以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水样中硝酸根离子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已有不少报道。由于该法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在我国,已被推荐为测定水中硝酸根离子的试行方法。然而,此法仅适用于未受明显污染的地下水及清洁的地面水。应用于污染水样的测定,需通过水样在220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A275/A220来判断。当比值小于20%时,方可用该法直接测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对严重污染的水样,须除去水中的绝大多数有机物后测定。我们以XAO-Ⅱ,DA-50大孔网状树脂及几种不同型号的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水样经活性炭处理后,所测得的硝酸根含量与以经典酚二磺酸法测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4.
用间接氧化还原法测定地表水中硫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地面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GC/MS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美国EPA624方法,采用LSC_3吹捕富集,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以特征离子峰面积内标法,对若干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定量分析研究。在1至50ppb浓度范围内,混合标样中各化合物均获得线性良好的校准工作曲线。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平均回收率在94%~105%。最小检测浓度为0.5~1.0ppb。实际测定了地面水样,测得重点控制挥发性有机物12种,浓度为0.5~279ppb。  相似文献   
46.
考察了塔式反应器中臭氧对地面水中亚硝酸盐氧化的工艺条件 ,得到了将亚硝酸盐氮含量为 0 .2 1mg/L的地面水处理到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Ⅲ类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 ,该工艺不受水温影响 ,有较好稳定性 ,且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47.
本文简介了新近报道的评价水质的“水质标准类别法”,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正意见,用此方法评价了神府——东胜煤田地面水质,由此摸清了煤田区内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为煤田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8.
本文结合山西的特点,对中小型煤矿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在总量分担计算中,要对分担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分担率的计算,可以了解污染物排体与环境受体在时空上的变化,并且可以将污染物治理对象落实得更具体。  相似文献   
49.
过硫酸铵消化——氯化亚锡不原光度法测定地面水中总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过硫酸铵消化--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地面水中总磷。并对方法的实验条件,线性范围以及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了实验。该方法具有氧化能力强,还原剂可长期使用等优点。实验后的一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地面水中总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50.
美国地表水水源的流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表水水源有效的流域管理,是保持水源良好水质的关键最近美国自来水协会(AWWA)发表了地表水水源流域管理的研究报告,强调重视和统一规划,控制流域内土地及水源利用的重要性,并列举了流域管理中各种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