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基于供求平衡表的大豆市场预警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豆产量低,生产能力有限,但随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发展,大豆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中与国际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品种。影响大豆市场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国内大豆及其制品的供求是最关键的因素,同时国际大豆及其制品、国际其他植物油品种、国际国内其他农产品等的供求与市场变化;饲料及畜产品市场;国际能源价格(如石油价格)的变化等都对国内大豆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豆粕和豆油市场价格是反映大豆市场变化的表征指标;大豆压榨效益是反映大豆压榨行业及大豆市场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论文建立了大豆制品与大豆压榨效益变化的动态预测模型,并利用近6年来的实际变化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拟模型可以对后期大豆及其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62.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的种子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东栎种子产量对其种群更新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天然辽东栎次生林的种子产量,结果表明.该区天然辽东栎次生林处于较成熟阶段,结实植株所占比例高且种子产量丰富.分析发现,辽东栎结实植株数目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即样地结实植株密度与辽东栎植株的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辽东栎结实植株比例与样地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埘标准枝上发育良好种子和败育种子数目的分析发现,在植株水平受精胚珠数与其发育种子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理论种子产量与胸径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辽东栎个体大的植株产生更多的种子;而对不同结实枝条,其高度与受精胚珠数、败育种子数和发育种子数均呈饭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传粉或光照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阳坡辽东栎林结实植株比例显著低于阴坡,表明样地水平坡向对辽东栎林结实也有一定的影响.图5 表3 参19  相似文献   
63.
氚水在大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氚水在大豆-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通过为期50d的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2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氚水,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氚水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大豆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6h时即达最大值(根19.4Bq·g-1;茎叶12.3Bq·g-1),随后便逐渐下降,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大豆根中的总氚比活度开始时高于茎叶中的比活度,而后趋于平衡,表层土中2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运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土壤中的比活度Cs=88.37e-11.847t+7.38e-0030t;大豆植株中的比活度Cb=10.30(e-0.030t-e-11.847t).  相似文献   
64.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探讨了结合态氚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或水)中的氚水通过作物根系吸收进入作物体内,并在作物各部位形成结合态氚;作物体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作物籽粒中的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约为2~3Bq/g,玉米籽和稻谷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高于其余部位,而大豆籽则与其他部位相当.对3种作物中结合态氚比活度的变化动态进行指数回归分析得: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的比活度分别为Cm(t)=1.14(1-e-0.0509t)、Cs(t)=1.65(1-e-0.0595t)和Cr>(t)=1.29(1-e-0.1027t),经方差分析表明,各拟合方程较好地反映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  相似文献   
65.
裂叶牵牛浸提液对几种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裂叶牵牛[Ipomoea hederacea(L.) Jacq]水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n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s Rupr.)、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 Linn.)、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0.04 g·mL-1,0.08 g·mL-1,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小麦、白菜、早熟禾、鸡冠花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裂叶牵牛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质量浓度为0.16 g·mL-1的裂叶牵牛水浸提液对四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SE值均达100%.  相似文献   
66.
以南亚热带常见的先锋乡土树种藜蒴(Castanopsis fis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萌发试验,分析了种子质量、凋落物覆盖和掩埋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蒴种子能否成功萌发并形成幼苗的决定性因素是种子的掩埋深度.掩埋显著抑制了藜蒴种子萌发及形成幼苗的过程,随掩埋深度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掩埋对幼苗的存活和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幼苗根部生物量的分配.深度掩埋时,质量大的种子在幼苗形成过程中具明显优势;而置于土壤表层或浅埋的种子成苗率与种子质量的相关性较低.大质量种子形成的幼苗更易于存活,在生物量的积累方面也表现H{一定的优势.凋落物覆盖未抑制幼苗的出土,且对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可提高幼苗的相对生长率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另外,凋落物的覆盖明显提高了幼苗生物量在其冠部的分配.因而,若利用直接播撒藜蒴种子的方式改造南亚热带退化草坡.理论上应尽可能选用大质量的种子直接播种于地表,并覆以原有的地表凋落物,以促进藜蒴幼苗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67.
Zn2+对黄瓜发芽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有毒重金属元素.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Zn2 处理(0、25、50、100、200、300 mg·L-1),利用发芽和出苗试验,研究了Zn2 对黄瓜发芽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处理(0~25 mg·L-1)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当为25 mg·L-1时最有利于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和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均在此浓度得到最低.但从50 mg·L-1开始,随着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在300 mg·L-1时抑制作用得到最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氮沉降是当今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实验设4组处理(CK、T1、T2、T3),所施氮肥为NH4NO3,在室内培养实验中,4组处理的浓度分别为0、0.08、0.16、0.24mol/L.大田实验中,4组处理的氮施入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a-1.结果表明:过量氮沉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速度,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并减小了根冠比;随着氮施入量的增加幼苗的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但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9.
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种子萌发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分布于我国三峡从宜昌至重庆段长江干流的消落带,分布区十分狭小.三峡工程兴建后,疏花水柏枝将失去绝大部分的生境而成为濒危物种.通过设置一系列控制实验测试了土壤水质量分数,温度和土壤类型对疏花水柏枝种子萌发的生态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水质量分数、温度和土壤类型对种子萌发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种子萌发率随土壤水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土壤水质量分数达到饱和程度时萌发率达到最大值;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高于低温,种子萌发率在21~27℃达到最大值;种子在河沙基质上萌发好于在沙土基质上.结合分布区萌发季节的环境条件分析,土壤水质量分数是限制该物种分布于消落带的关键作用因子.据此就该物种的种群保护与重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0.
客土覆盖对降低放射性铈在大豆中积累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客土覆盖对降低大豆中放射性铈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受141Ce污染的土壤表面覆盖客土,能降低大豆对141Ce的吸收和积累,效果十分明显,当客土覆盖厚度为12cm时,豆根、豆秸、豆壳和豆籽中141Ce比活度分别下降了83.5%、30.6%、13.7%和11.8%;大豆中吸收积累的141Ce比活度随客土覆盖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豆根中141Ce比活度与覆盖的客土厚度呈指数负相关,豆秸、豆壳、豆籽中141Ce比活度则与客土覆盖厚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