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1265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两种富营养化水体对植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红  王国祥  杨飞 《生态环境》2011,20(2):337-344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水芹(Oenanthe javanica)、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rus calamus)在两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部分光合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营养盐对水芹、美人蕉株高、根长有显著影响,2种植物在低营养盐水体(L)中株高、根长增长率显著低于高营养盐水体(H),生物量亦表现为L组〈H组,而菖蒲在2种水体中株高、根长,生物量等无显著差异(p〈0.05);(2)水芹、美人蕉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在L组中含量低,在H组中含量高,w(Chla)/w(Chlb)则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菖蒲叶片Chla,Chlb,Car、w(Chla)/w(Chlb)在两实验水体中无显著差异;(3)水芹、美人蕉叶片的Fv/Fm,Yield,qP,re,t,max值及其饱和光强随营养盐浓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qN值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表明在低营养盐水体中,两种植物光系统II(PS II)光能转换效率显著下降,且PS II将吸收过剩的能量通过热耗散的形式释放,以保护自身组织免受过剩光的损害,体现了两种植物在营养盐缺失下的自我保护机制,而菖蒲叶片Fv/Fm,Yield,qP,qN以及快速光响应曲线在L组、H组中均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本文设定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菖蒲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2.
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不同植物配置的表流湿地,研究了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46 m.d-1、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条件下,表流湿地整体对TP、TN、CODCr及TSS的单位面积去除速率分别为13.26、57.766、2.44、70.72 mg.m-2.d-1;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TP、TN的单位面积去除速率最高,分别为12.82和62.95 mg.m-2.d-1,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最低,不同植物配置条件下水体进、出水中TP、TN浓度呈指数相关;供试植物对CODCr的单位面积去除速率随时间延长呈整体下降趋势,荇菜对CODCr的单位面积去除速率最高(P<0.05),为67.14 mg.m-2.d-1,菖蒲(Acoruscalamus)最低(45.43 mg.m-2.d-1);大薸(Pistia stratiote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对TSS的单位面积去除速率最低(P<0.05),且不同时间变化幅度较小(22.96~33.95 ...  相似文献   
943.
湖泊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处于不同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已达75%,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遥感技术能够低成本地对水体实现大尺度、快速监测,实现传统点状监测到面状监测的延伸。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参评指标相互关系的同时,通过研究参评指标的光谱特性分析其遥感可行性,提出了从水体的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入手,综合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遥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分析目前贵州高原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水环境状况及污染特征,探讨了湖泊环境保护模式和途径.结果表明,“两湖一库”的水质、生物、底质在同期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污染状态,水质的污染滞后于生物和底质;外源输入N和P的营养负荷高,底质营养盐累积量大;湖泊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治理、...  相似文献   
945.
秦淮河典型河段总氮总磷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秦淮河典型河段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周年定点观测,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了秦淮河水体TN、TP污染状况及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淮河TN、TP污染严重,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秦淮河传统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和城市区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0、3.97、9.25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03、0.11、0.50 mg·L-1,表明秦淮河TN、TP主要来源于城市区和集约农业区,而传统农业区对水体TN、TP贡献较小.秦淮河丰水期和枯水期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9、4.58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14 mg·L-1,表明秦淮河枯水期较丰水期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秦淮河河段大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6.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底泥氮磷释放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典型水域底泥的理化特征,研究在不同水动力和温度条件下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1)龙形水系底泥理化性质对上覆水水质影响较大;2)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增加总氮的释放强度增加,总磷在低流速下释放强度最大,中高流速下的释放强度均小于低流速下的释放强度,水动力条件越强氨氮释放强度越小;3)温度对底泥氮释放影响较大,较高温度能明显减小底泥总氮的释放强度,但是高温有助于提高氨氮的释放强度,而温度对底泥总磷释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7.
从泥沙吸附的角度,探讨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拦沙对三峡水库溶解性磷负荷的影响。2006年11月在金沙江、长江干流和支流岷江、沱江采集了淤积泥沙和水样,测定了泥沙的全磷、有效磷和磷固定量及水的溶解性磷等指标。岷江和沱江泥沙的有效磷含量远高于金沙江和长江干流,反映了四川盆地支流的磷污染较干流严重;干流泥沙的有效磷含量向下游呈增加和磷固定量向下游呈减少的趋势,反映了干流泥沙沿途不断吸附四川盆地支流汇入干流中的溶解性磷,磷固定能力有所降低。根据金沙江宜宾与长江朱沱泥沙的有效磷含量和磷固定量,金沙江来沙年吸附溶解性磷分别为382和6 885 t,分别相当于朱沱站的26%和468%。溪洛渡水库拦蓄泥沙,金沙江来沙吸附长江干流溶解性磷的量将有所减少。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前50年,以有效磷含量计,金沙江来沙的磷吸附量占朱沱年溶解性磷总量的比例从26%降至10%;以磷固定量计,从468%降至174%。长江干流进入三峡水库的年溶解性磷总量有可能增加16%~294%。金沙江来沙降低三峡入库磷负荷的实际功能,可能介于有效磷含量和磷固定量的计算值之间,具体值还需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48.
二龙山水库的点、面、降水降尘及旅游养殖的污染源氮、磷的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面源是二龙山水库富营养化主要人为可控源。  相似文献   
949.
为了研究河流筑坝对河流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在夏季水体分层期间对猫跳河梯级水库坝前分层采集水样进行了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上游的两座水库存在2个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并影响到了水体N2O的产生和分布。红枫水库整个剖面的氮分布主要受硝化作用控制,而百花湖、修文及红岩水库则表现为上层水体为硝化作用,中层为硝化反硝化共同作用。所有水库表层水和下泄水高饱和度的N2O含量表明这些水体为大气N2O的源。百花湖底层反硝化作用强烈,中间产物N2O大量消耗。底层泄水的方式对于温室气体释放影响重大,因此不同水库下泄水的N2O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水库运行和调蓄模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过程对N2O的排放影响很大,在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50.
入湖溪流对西湖富营养化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湖水质现状 ,指出入湖溪流的水质不佳是目前西湖保持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