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1265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为了找出外海规模化控养水葫芦(E.crassipes)局部死亡的原因,于2013年8月对控养水域水葫芦空白对照区、健壮区、轻度枯死区以及重度枯死区的水质理化性质、蓝藻生物量及水生植物病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和重度枯死区蓝藻生物量高达(4.21±0.49)×109 cells/L和(757.00±19.00)×109 cells/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14±0.09)×109 cells/L和(1.46±0.11)×109 cells/L(P0.05);NH+4-N浓度为11.44±0.02mg/L和369.87±15.37mg/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32±0.01mg/L和0.34±0.01mg/L(P0.05);轻度和重度枯死区溶氧仅1.40±0.13mg/L和0.30±0.04mg/L显著低于空白区和健壮区的7.70±0.83mg/L和6.80±0.97mg/L(P0.05);枯死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Eh)较低,重度死亡区水体Eh为-279.70±29.70mv显著低于其他3处水域。并且,通过对枯死水葫芦常规病理学检测,并未发现病变迹象。由此推断:水葫芦死亡原因可能主要由下风向种养区蓝藻过量堆积死亡,致使水质恶化,水体严重缺氧,进而引起水体NH+4-N浓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葫芦死亡。这为今后种养水葫芦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利用水葫芦作为蓝藻拦截带,在水葫芦影响下的湖泊营养物质迁移与氮、磷、碳循环动力学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72.
本研究合成一种新型除磷载Fe/La定向修饰凹凸棒土稻壳基颗粒成型生物炭吸附材料(Fe-La/AC),考察了材料表面特性、Fe/La投加量、热解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凹凸棒土投加量等对磷素吸附影响规律. Fe/La最佳投加量为2:2 mmol,AT添加量为30%,热解温度为350 ℃,热解时间2 h,制备的Fe-La/AC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47.62 mg·g-1(以磷计).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La主要以铁镧氧化物及铁镧水合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炭材料表面,Fe和La提供了磷酸盐吸附的活性中心. 该材料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Langmiur模型更适于描述Fe-La/AC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表明吸附动力学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 磷酸盐吸附机制主要涉及静电吸引、配体交换和内层络合作用. 本研究制备的Fe-La/AC颗粒成型生物炭,可作为低磷浓度废水处理及水体富营养化调控的一种高效除磷吸附剂,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3.
为揭示亚热带深水水库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千岛湖布设100个监测点,开展了为期1年的逐月水环境调查,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生物量(PB)等关键水环境指标时空差异大,全库年均TN浓度为0.92 m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3月,为1.04 mg/L,最小值出现在8月,为0.78 m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1.60 m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0.83 mg/L;全库年均TP浓度为0.021 m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0.033 mg/L,最小值出现在11月,为0.013 m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0.052 m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0.015 mg/L;全库年均Chla浓度为5.1μ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0.0μg/L,最小值出现在11月,为1.6μ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11.4μ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3.0μg/L;全库全年Chla浓度最大层PB平均值为2.396 mg/L,月均最大值为8.246 mg/L(8月)...  相似文献   
974.
在广州市黄埔区某公园池塘进行现场围隔对比实验,通过投加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治理藻类水华。结果表明,在IBC中细菌的直接或间接杀藻的作用下,水体中的藻类生物量迅速降低,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81.5%;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及酶和酶活因子的协同作用下,水中污染物被快速降解,使水体中的总氮、氨氮和COD的浓度快速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81.9%、80.3%和65.3%,并维持在低水平,进一步抑制了藻类水华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975.
沉积物疏浚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疏浚是削减富营养化湖泊内源负荷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分析了沉积物疏浚的效果和可能引起的风险;从外源污染、作业区域和深度、沉水植物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沉积物疏浚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疏浚的重要原则是截断外源污染、划分作业区域、合理控制挖掘深度、创造适宜生境、恢复沉水植物、重构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976.
研究团队:潘纲(研究员),陈灏(副研究员),田秉晖(副研究员),张美一(助理研究员),周琴(助理研究员),何广智(助理研究员),张洪刚(助理研究员),王丽静(研究实习员),辛丽花(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天然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环境界面科学、环境纳米技术、持久性污染物及其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与转  相似文献   
977.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78.
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水华物种的演替及其与蓝藻毒素的关系,对于湖泊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意义。于2017年水华暴发较为严重的夏季(6-8月)对巢湖水体的理化参数、浮游植物和蓝藻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巢湖基本上处于富营养-超富营养的状态。24个样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117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其中6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5×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优势度为0.397)、水华长孢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优势度为0.195)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度为0.181);7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741)和黏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优势度为0.072);8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646)。11种蓝藻毒素在夏季巢湖水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C-LR、MC-RR和MC-YR为主,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0.115、0.107、0.018 μg/L。此外,分析了拟柱孢藻毒素浓度与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的关系,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水华束丝藻可能是其最主要的产毒蓝藻。11种蓝藻毒素的浓度均未超过饮用水安全标准的规定,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依然需要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唐山南湖富营养化问题,对南湖补给水源及湖体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春季南湖水体中TN、TP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水质标准;Chla(叶绿素a)浓度呈增长趋势;补给水源对南湖水体营养物质的贡献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体水质在春季期间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对唐山南湖外源和内源加以防控,避免藻华暴发。  相似文献   
980.
在文萃湖东西南北中5个采样点进行了6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权重值在各个指标中有差异,分别为0.303,0.264,0.142,0.136,0.063,0.053,0.039,文萃湖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1.461,水质较差;通过对东、西、南、北、中五个点的氨氮、总磷等的含量进行对比,发现湖中心地区水质明显好于湖泊周边地区;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