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小城镇发展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合理对小城镇进行环境规划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为例,结合生态功能分区中的经验分区及以土地生态适宜为因子建立单因子分析模型从定性和定量双重角度进行规划,将胡官屯镇镇域划定为黄河水域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及水土恢复区、经济生态科技工业产业区以及生态文教市政商贸生活区,并基于各分区的现状分析,结合各自生态功能定位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为实现该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并为小城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2.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耕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20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四级评价标准对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包括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②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是以资金的大量投入为重要表征的,因而其重要程度最高,而粮食稳定性指数在气候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南方,其重要性最低;③慈溪市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小城镇耕地利用处于II 级较集约和III 级基本集约水平;④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而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较传统的通过确定权重进行评价的方法是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3.
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分析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小城镇外延扩张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土地供给来看,城镇土地对其供给主体具有四重效用,土地供给主体有多供地的在动机;从土地需求来看,小城镇土地对其需求主体具有双重效用,土地需求主体有多占地的内在动机。若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就会导致小城镇盲目向外扩张而使耕地大量减少。因此,要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好耕地,就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提出了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耕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64.
简要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关系,指出双城镇应以"建设生态型城镇"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思想,并介绍了双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65.
如何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应重视资源化,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面I临城镇规模、垃圾组分、经济、技术和市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逐一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三种实现模式,即纳管模式、组团模式和单建模式,探讨了三种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66.
采用A2O2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监测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到86%,BOD5去除率达到88%,SS去除率达到93%,NH3-N去除率达到85%,TP去除率达到81%,所有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且工程投资78万元,直接运行费0.21元/m3,占地面积600m2.  相似文献   
267.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分析了西部小城镇空气质量的历时演变规律,并对小城镇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城镇空气质量夏季优于冬季,NO2和O3年均浓度(分别为29~33、18~34μg/m3)有所增加,但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标准值内,PM10和SO2的年均浓度则逐年下降,2012年年均浓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34%和19%;PM10、SO2、NO2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气压、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3浓度与温度、风速、气压、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则刚好与此相反。对铜梁县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铜梁县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相对于2010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来说,2012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分别提高了5%和9%,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微污染的天数则降低了9%。研究结果可为小城镇空气质量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