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Cu2+、Zn2+、Al3+对泥鳅(Misgurnua anguillicaudatu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种金属48和72 h LC50值,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这3种离子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泥鳅暴露在金属离子溶液中24 h后,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是1.497和3.276 mg/L;48、72和96 h后,Cu2+、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054、0.667和0.563 mg/L,1.425、1.387和1.350 mg/L,3.010、2.938和2.856 mg/L。Cu2+、Al3+、Zn2+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056、0.135和0.286 mg/L。3种金属离子对泥鳅毒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u2+Al3+Zn2+。不同金属离子组合间,联合毒性效应有明显差异,泥鳅暴露于Cu2+-Al3+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协同作用;而Al3+-Zn2+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拮抗作用;Cu2+-Zn2+共存时,毒性作用较为复杂,48和72h时分别表现为拮抗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42.
2种有机杀虫剂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表水农药水质基准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以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两种杀虫剂(毒死蜱、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急性毒性,旨为开展本土水生生物和有机磷农药品种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数据支持,为下一步开展毒性评价终点的深入研究和完成重点有机磷农药品种水生态基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参考。利用TSK方法得到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24 h和48 h的LC50值和95%的置信区间以及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安全浓度:毒死蜱对扣蟹的24 h、48 h的LC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0.7 mg/L,(0.51~0.95)mg/L、0.34 mg/L,(0.26~0.44)mg/L,安全浓度为0.024 1 mg/L;硫丹对扣蟹的24 h、48 h的LC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1.66 mg/L,(1.14~2.43)mg/L、0.9 mg/L,(0.58~1.41)mg/L,安全浓度为0.079 4 mg/L。对照大型甲壳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属于剧毒物质。  相似文献   
443.
《环保科技》2014,(4):41-41
急性毒性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造成急性中毒。引起急性中毒的污染物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和化学毒物。慢性毒性食物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由于长期持续不断地摄入体内并且在体内蓄积,在几年、  相似文献   
444.
445.
急性毒性实验,得到萘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0、 1/6 LC50、 1/4 LC50、 1/3 LC50、 1/2 LC50,研究了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0.5、 1、 2、 4、、 14d),萘对斑马鱼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对萘非常敏感,在暴露0.5 d时就受到抑制或诱导.0.5 d后GPx活性整体上被诱导,只在第14 d时高浓度组(1/3 LC50和1/2 LC50浓度组)GPx活性被抑制;GST和GSH则总体上是低于对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在2d后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1 d后整体上受抑制.萘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的鱼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46.
本文报道了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各种类型污水体的急性生物毒性,评价其毒性水平。同时设清洁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经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废水的相对抑光率T3值高于清洁对照组,石油化工废水与阳性对照组相对抑光率T3值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炼制废水急性生物毒性最强,其次为石油化工、电业废水、生活污水,食品加工业废水急性生物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447.
用发光细菌法监测海洋沉积物综合毒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三期工程港池10个站位沉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并以毒性较为稳定的HgCl2作参比毒物,使此法所测得的毒性定量化;以发光细菌的抑光率或相当标准毒物HgCl2(mg/L)来评价大连港沉积物的总体急性毒性,同时参照沉积物的理化因子.该方法测出的沉积物毒性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证明用发光细菌法监测近岸海洋沉积物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8.
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同步脱氮除硫过程的影响,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该工艺基质及产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的15min-半抑制浓度(即IC50)分别为78.1、12077.8、254.5、3852.1、1066.3mg·L-1.按照等效浓度混合法测定,各基质及产物的联合毒性为:硫化物与硫酸盐、硫化物与硝酸盐、硫化物与亚硫酸盐均呈加成作用;硫化物与亚硝酸盐呈协同作用;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5元混合体系呈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449.
采用水堵的方法研究了Ca2 、Mg2 、K2 、Na2 和pH对大麦铜急性毒性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了一种用于预测铜对大麦急性毒性的生物配体模型(BLM).结果表明,高活度Mg2 (1.21 mmol·L-1和1.65 mmol·L-1)显著增加了大麦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Cu2 )(以自由Cu2 活度表示),而Ca2 、K2 、Na2 对EC50(Cu2 )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培养液中铜的形态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pH值通过改变羟基铜(CuOH )的含量而影响铜的毒性.根据生物配体模型理论,估计了Cu2 、Mg2 、CuOH 和生物配体的络合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CuBL=6.57,logKCuOHBL=7.03,logKHgBL=3.00.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当50%的大麦根伸长被抑制时需络合66%的生物配体位点,利用上述参数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预测的EC50在实测值的2倍范围之内,远远低于仅考虑自由Cu2 毒性的12倍预测范围.结果说明,考虑了Mg2 竞争和CuOH 毒性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铜对大麦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450.
锌离子胁迫下溴氰菊酯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锌离子的胁迫对溴氰菊酯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28.5±0.5) ℃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3.2~13.4 mg/L,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7.2~13.4 μg/L;而水温为(15.5±0.5) ℃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18.0 mg/L以上,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 h的LC50值为5.6~10.0 μg/L.水温的升高将明显地提高锌离子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并降低溴氰菊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同时发现,锌离子在酸性水质中对溴氰菊酯的急性毒性有增强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效果随着水温和锌离子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更为显著.但在中性及碱性水体中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毒性试验96 h后,锌离子在中、酸性水质中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在碱性水质中有一部分损失,表明水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变化比较稳定,主要受水质pH值影响,与温度无关.而溴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高温高pH值条件下的降解幅度尤为显著,说明水中溴氰菊酯的降解主要受水质pH值与温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增强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必须在实际生产中注意其联合污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