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542.
附着生活型轮虫又称蛭形轮虫是污水生物处理中有益的后生动物。宿轮虫作为一种典型的蛭形轮虫,对其捕食特性的研究旨在建立宿轮虫的培养系,同时为在生物处理池中创造有利于宿轮虫大量生长的条件提供依据。实验通过选择营养较高且经济易得的小麦面粉代替细菌制成悬浮液作为食物用于培养宿轮虫,以得到宿轮虫的捕食特性。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的粒径是宿轮虫选择食物的重要指标,悬浮颗粒的粒径为2.5 μm时其种群增长最快,粒径小于10 μm时其能正常生长。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宿轮虫能够去除污水中不能以自由沉降形式去除的悬浮颗粒,同时为宿轮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3.
底泥悬浮对营养盐释放和水华生长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 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 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4.
MERIS卫星数据定量反演长江河口的悬沙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浮泥沙浓度是描述水质的重要参数,获取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有助于水环境监测及泥沙输运观测。首先介绍了欧空局(ESA)发射的ENVISAT上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基本特点,其数据较SeaWiFS、MODIS在水色波段设置和灵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我国高浑浊河口如长江口,MERIS二级产品如离水辐射率和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故直接利用其一级数据即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率,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MODTRAN算法进行大气校正以获得水表遥感反射率。应用遥感反射率与悬沙浓度的关系模型,反演了2005年夏季三个寻常潮(7月30日、8月3日、8月9日)悬沙浓度。通过对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反演偏差可由二级产品90%相对误差降低到53%左右。最后给出了2005年8月15日、9月16日悬沙浓度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利用MERIS数据反演高浑浊河口悬沙浓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5.
贫营养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饮用水源氮源污染问题,采用贫营养生物菌剂对新型悬浮填料进行人工强化挂膜,在无需外加碳源及模拟原位条件下考察贫营养生物膜系统对微污染原水的脱氮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水温为25℃左右,溶解氧浓度为4 mg/L左右,水源水质为NH4+-N0.140 mg/L,NO2--N0.005 mg/L,NO3--N1.096 mg/L,TN1.450 mg/L,CODMn4.810 mg/L的条件下,该系统运行22 d后对原水硝氮及总氮具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范围分别为43%~75%和49%~76%,运行期间氨氮浓度基本保持在0.1 mg/L以下,系统稳定运行时的脱氮效果可满足地表水环境Ⅲ类水体的质量标准要求。另外,通过考察水温、填料填充率、C/N比等因素对贫营养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作用,说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该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脱氮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46.
从反应器理论上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化工过程理论中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区,生物反应器在过渡区的行为是以往研究的空白.经过对反应器过渡区流动状态细致研究,提出悬浮床反应器的概念.进而对生物颗粒沉降、悬浮床反应器膨胀率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从实验角度证实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流态状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7.
利用基因工程菌BL21处理有机磷混合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悬浮状态和固定化状态的基因工程菌BL21对有机磷混合农药废水的降解特性.工程菌能快速、高效地降解有机磷混合农药,其最适底物是对硫磷,而马拉硫磷不能被工程菌降解.不同农药降解速率的差别造成了不同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过程需要用不同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比较固定化状态和悬浮状态的工程菌的降解效果可知,固定化工程菌的降解活性较后者明显降低,其比降解速率大约仅为后者的20%.考察固定化工程菌长期运行的效果,发现其降解活性保存良好,工程菌稳定性大大提高,未出现固定化细胞溶涨、破碎现象.固定化后,工程菌的比降解速率虽然比悬浮工程菌降低了,但固定化工程菌更适用于长期运行的废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48.
通过对玄武湖的外围入湖口及湖心的悬浮颗粒物的组成、悬浮颗粒物沉降量及沉降速率的对比实验,阐述了外源水、面源水的污染物对湖水水质的影响,并从面源、点源、水体自净能力及补给水等,促使湖水水质变化的途径入手,依据各项监测结果及对数据的分析,找出了玄武湖多次发生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影响结果。从监测分析发现,入湖口悬浮颗粒物沉降量高于湖心点,说明玄武湖水污染主要是受外源影响。另外还发现,入湖污水经水生植物阻滞、吸附和吸收后,其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速率和沉降量明显增大,据此认为,控制外源性污染、补充清洁水及在入湖口周围广种水生植物,是减缓湖水水质恶化,促使水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49.
针对目前吸油材料吸油倍率低、吸油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核壳结构的高分子吸油微球,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十二脂为聚合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吸油微球,然后以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为单体在高分子吸油微球表面制备了表层结构,制备了核壳状高分子吸油微球,并考察里、表层单体及比例、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能的影响,核壳微球的吸油倍率可达29倍,饱和吸油时间为3min,吸油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