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新形势及专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四个关系等六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2.
高校迎评促建工作很重要,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校友会工作在迎评促建中可以提高学校社会认知度,总结办学特色,推进教学改革与优化专业设置,营造校园文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等各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迎评促建中要重视校友会的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63.
《环境教育》2013,(Z1):141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十分注重环境教育。学校通过开展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将学校打造成绿色、文明、和谐的生态校园。近年来,学校获得了"郑州市花园式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4.
绿色校园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的实证研究,提出高等学校可以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精神层面,从社团行动、教师行为、教学管理行为等行为层面,从校园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教育解说体系等物质层面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5.
美国高中     
唐颖 《环境教育》2016,(Z1):122-124
正我始终记得儿子在国内上学期间的一件事。冬天夜晚天早已漆黑一片,好容易等到儿子回家,他说他今天忘了戴红领巾,老师要他现在立刻戴着红领巾回学校一趟,不准坐车只能步行,说这是惩罚。步行去学校这一来一回至少1小时,此时已快8点,他没有吃饭,还有大量作业要做。我告诉儿子,这么晚了我不同意你去学校,你赶快吃饭做功课。儿子哭了,一定要立刻去学校,他说不想明天在课堂被老师狂骂。我  相似文献   
66.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形势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曾旅天 《环境》2000,(12):22-23
三、学校精神文化景观的特点与功能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一种产生并存在于校园之内的主体精神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对其内在特点和外部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建设健全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要求隐蔽性:学校精神文化景观提出的隐蔽性要求与学生自我愿望和个性特点一般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这种隐蔽的教育要求有利于受教育者感受到自己  相似文献   
68.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它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  相似文献   
69.
随着高职教育对自身价值认识的觉醒,校企合作正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之间文化的碰撞、融合成为必然。如何建设包含一定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灌输企业文化意识,使学生具有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是摆在企业和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70.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正在成为财经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陶冶和熏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包括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养成。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新课题,无论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形成还是创新能力的磨砺,都不能离开大学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染,并且这种熏染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持久、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