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646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近十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11~2020年洪泽湖全湖逐月监测数据的分析,厘清了近十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趋势、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要素,为洪泽湖富营养化控制提供针对性建议.作为洪泽湖最主要的入湖河流,淮河近十年来高锰酸盐指数显著上升、 TN显著下降.洪泽湖近十年水体总体透明度、 TP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显著上升,TN和Chl-a浓度的平均值显著下降,富营养化状态指数(TLI)有下降趋势.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洪泽湖东区是淮河的过水通道,由于较短的水体停留时间,即使在营养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藻类生物量仍显著低于其他区域,同时由于淮河水质的改善,TLI显著下降;北区具有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不仅降低了水体营养盐浓度,并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了栖息地,有效地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富营养状态要明显低于其余湖区,近十年TLI呈现下降趋势;西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由于内源释放的加剧,藻类生物量最高,富营养化程度并没有得到改善.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富营养化指数最高,藻类生物量因温度升高而相对较高,同时夏季藻类生物量主要受营养盐浓度影响,其中NO-  相似文献   
992.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太湖金墅港区域的硅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2019年11月—2020年4月共检测到28个属的硅藻种类,主要包括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菱形藻属(Nitzschia sp.)、直链藻属(Aulacoseira sp.)、波缘藻属(Cymatopleura sp.)、辐环藻属(Actinocyclus sp.)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 sp.)等,还出现了海洋生境种类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sp.)。结果表明,12月和3月硅藻为金墅港水域的优势种,水温与硅藻群落数量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993.
994.
针对高含藻高含盐杨埕水库原水藻类特征,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合硫酸铁(PFS)和氯化铁(FC)4种混凝剂进行混凝除藻试验,用图像法对藻类絮体的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分析混凝剂种类及投量、二氧化氯投加量等因素对混凝除藻效果及藻类絮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杨埕水库夏季藻类种属相对较为单一,以小型色球藻、微小平裂藻、不整齐蓝纤维藻为优势藻类;4种混凝剂的除藻性能优劣依次为:AS>PAC>PFS>AC。在AS最佳投加量(以Al2SO4计)70 mg/L下,藻类的去除率为85.3%。此时,杨埕水库夏季藻类以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54,形成的絮体密实且沉降性好。以AS为混凝剂,投加量为70 mg/L下,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8 mg/L时助凝效果最好,藻类的去除率比单独投加AS时提高了6.3%,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71,形成的藻类絮体更加密实。二氧化氯过量投加无益于藻类去除。  相似文献   
995.
碳中和目前已成为国际共识,亦是我国政府的政治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无疑需要人为努力,但自然界还存在着一些仍未完全被认知但又不可小觑的碳排放源.例如,地表水体中在常规水底沉积物厌氧产甲烷(CH4)现象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规CH4释放现象(甲烷悖论),且这种非常规CH4释放量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化石燃料使用、汽车尾气排放、管道泄漏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如果这种现象变得普遍,则有可能形成在21世纪中叶虽可实现碳中和目标,但在世纪末却难以完成控温<2℃的尴尬局面.因此,有必要了解甲烷悖论现象及过程机制,高度警惕甲烷悖论现象下的CH4超量释放现象,而不仅仅是以完成碳中和作为唯一目标.基于碳中和目的,首先简述水体底泥常规甲烷生成途径,并由此引出水体甲烷超量释放现象,即甲烷悖论.其次,综述现有甲烷悖论过程机理研究,揭示表层有氧水体过量释放甲烷现象的实质.最后,分析调控甲烷悖论有可能适用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96.
为揭示水华高风险期水体氮磷变化对洱海的指示意义,结合洱海2009年、2013年和2018年采样检测数据及三维荧光、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上覆水氮磷组成和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ρ(TN)和ρ(TP)均先降后升,由2009年氮磷以DON(0.231 mg/L,占36.90%)和DOP(0.016 mg/L,占42.05%)为主,转变为2018年以NH4+-N(0.197 mg/L,占32.89%)和PP(0.033 mg/L,占70.00%)为主,NH4+-N和溶解性有机氮磷质量浓度变化是引起氮磷变化的主要因子.各形态氮磷质量浓度空间变化差异较大,北部和中部湖区ρ(TN)、ρ(TP)及其增幅均大于南部湖区;ρ(DON)在北部和南部湖区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中部湖区ρ(DON)先降后升,增幅为3.32%;ρ(DOP)在北部和中部呈递减,南部湖区则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70.21%;ρ(NH4+-N)在中部和南部湖区显著增加,北部湖区先降后升.②上覆水氮磷质量浓度及形态时空变化受外源负荷、内源释放和藻类生长共同影响,其中入湖河流是影响氮磷质量浓度变化的主因,且农村生活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影响也较大;有机氮磷变化主要受外源输入和湖泊微生物代谢影响,而ρ(NH4+-N)变化则主要受沉积物释放和藻类生长影响.③洱海水华高风险期上覆水腐殖化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氮磷分子量减小,而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藻类生长.研究显示,近10年洱海氮磷质量浓度有增加趋势,有机氮磷质量浓度虽有所下降,但其活性较高,藻类水华风险并未降低,除进一步加强外源负荷控制,关注TN和TP的同时,洱海保护治理还应关注有机氮磷输入以及中部和南部湖区沉积物氮磷释放的水质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若干人工调控措施对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在太湖用围隔试验,研究湖泊底泥稳外源污染对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底泥和外源污染(相于当彻底清淤和截污)的情况下,围区内(200m^2)水体氮磷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但藻类生物量却急剧上升,且出现“藻华”,结合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的截污、清淤挖泥、引水冲污等富营养化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分析,探讨了截污、清淤、引水冲污对营养几湖泊藻类种群的影响,指出对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单纯采取截污  相似文献   
998.
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海  叶常明  雷志芳 《环境科学》1996,17(4):39-40,43
为研究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采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出了单甲凶制斜生栅藻生长的96h-EC50为6.5mg/L。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甲脒浓度分别为2,4和8mg/L下,斜生栅藻都不具备降解单甲 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前全球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 OA)问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恶化,使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藻类作为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了约95%的初级生产力,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海洋酸化能够改变藻类的初级生产力,从而影响海洋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从初级到次级生产者及更高营养级的传递,引发食物链效应,进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评估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光合作用、碳固定、生长、钙化、繁殖等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对代谢组分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归纳了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围绕海洋酸化与环境因子以及海洋污染物对藻类的复合胁迫展开综述,并基于当前海洋酸化对藻类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做出展望,以期为人们解决海洋酸化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三价砷对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三价砷对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而评价水质,采用Cairns提出的PFU方法在群落级水下上模拟研究了As^3+对藻类群落的毒性,结果表明,藻类类群随着As^3+浓度增大而减少,多样性指数随As^3+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藻类群落迁入速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消失速度则随时间而上升,As^3+对藻类群落结构在LOEC为32mg/L和56mg/LNOEC为1mg/L,结果表明用藻类群落在PFU上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