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32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三氯生是一种广泛添加于日用品中的广谱杀菌剂,在环境中频繁被检出。光降解是三氯生在地表环境中重要的转化途径。本文研究了p H值与腐殖酸浓度对三氯生光降解的联合影响,发现不同p H条件下,腐殖酸对三氯生光降解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规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天然水体中三氯生的光转化过程与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贵阳市细颗粒物物理性质与水溶性阴离子污染特征,利用TEM-EDX、离子色谱对贵阳市冬季雾天采集的细颗粒物(PM2.5)的形态结构和水溶性阴离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PM2.5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硅铝酸盐/硅氧矿物、硅铝飞灰、铁氧化物颗粒、硫酸盐晶体、碳质气溶胶等,主要来源于燃煤及生物质的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SO2-4,NO-3和Cl-是PM2.5中水溶性阴离子的重要成分,占贵阳市PM2.5质量浓度的35.09%;NO-3和SO2-4相关性显著,说明二者形成过程的控制因子相同;[NO-3]/[SO2-4]比值小于1,表明其来源于燃煤等固定源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153.
于2012年5月11日至5月15日同时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大气环境监测对照点都江堰灵岩寺大气PM2.5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PM2.5的总体质量浓度大于灵岩寺,且各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也均大于灵岩寺。两站点PM2.5中OC/EC均大于2,有2次有机碳的存在;中心城区WSOC和TN日均浓度大于灵岩寺,同时发现中心城区TN日变化趋势与灵岩寺一致,WSOC变化不明显;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浓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区SO2-4/NO-3值比灵岩寺小,说明成都市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排放源。  相似文献   
154.
利用在线高分辨率仪器对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SO2-4、NO-3和NH+4(SNA)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3浓度在夜间较高,下午较低;SO2-4浓度在后半夜至早晨较低,从上午至前半夜整体呈上升趋势;NH+4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在整个白天时段较低,夜间时段较高。硫氧化率(SOR)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氮氧化率(NOR)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014年整体ρ(NO-3)/ρ(SO2-4)比值明显高于2013年,表明北京市的排放源中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的贡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5.
以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对腐殖酸(HA)模拟水样进行处理,研究在不同混凝和水质条件下,包括硫酸根离子和铝离子的摩尔比以及水样p H等,对混凝和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净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氯化铝混凝剂对HA水样进行混凝-超滤处理时,在氯化铝投加量为5 mg/L,硫酸根离子与铝离子摩尔比为30∶1,p H为7时,HA的去除效率最高。破碎剪切条件下,以HA水样为去处对象时,投加硫酸根离子对工艺运行工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6.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结果表明:pH=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投加范围最窄;pH=7时次之;pH=10时由于Fe(Ⅲ)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3(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7.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菲的生态毒性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对土壤中phe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DOM均具有表面活性;小麦根phe毒害的敏感区间为0~200mg/kg,200mg/kg是土壤中phe的50%小麦根伸长抑制率浓度.DOM的存在会降低phe的生态毒性,但是降低程度与其疏水性馏分含量和表面活性有关,且phe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本研究的结果说明DOM能减轻土壤中phe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158.
于2018年冬季在广州城区磨碟沙站点开展细颗粒物(PM2.5)样品采集,并获得PM2.5中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稳定碳氮同位素的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PM2.5浓度升高时段的化学组成特征变化,进而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究了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研究站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2.1μg/m3,共出现两个PM2.5浓度水平升高时段,所对应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46.0μg/m3和63.0μg/m3。风速降低、温度升高等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上述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在上述时段,伴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NO-3和NH+4浓度均出现显著升高,NO-3与SO2-4的摩...  相似文献   
159.
腐殖酸钠和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石油污染物解吸增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AS)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解吸实验,研究了这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腐殖酸钠对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协同增溶作用.结果表明,腐殖酸钠和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柴油的解吸均有显著增溶作用,使柴油的解吸量明显增加,柴油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3%.SDS对柴油的解吸量随腐殖酸钠浓度增大呈线性增加关系;但腐殖酸钠浓度增加对 LAS和SAS的解吸曲线有突越点,超过此浓度后反而会抑制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成都城区PM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2009—2010年各季节典型月在成都城区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碳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成都城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65.1±85.1)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PM2.5限值的4.7倍. OC、EC和水溶性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9.0±5.4)μg·m-3和(62.8±44.3)μg·m-3,分别占PM2.5浓度的13.7%、5.5%和38.0%. PM2.5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季节特征明显,即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对成都城区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及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4.3%、28.0%、24.0%和31.3%. 就季节变化而言,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在四个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壤尘及扬尘的贡献率在春季显著提高;机动车源的贡献率在夏季中表现突出;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在秋冬季中则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