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609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通过对高效粗磨机粉碎秸秆(RS-HECGM)和传统的切割机粉碎秸秆(RS-CTM)在酸解处理、厌氧消化、能耗、粒径分布等方面的比较,探究高效粗磨机粉碎的优劣.与RS-CTM相比,RS-HECGM酸解后半纤维素降解率提高了13.23%.厌氧发酵后,RS-HECGM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5%、48.47%,比RS-CTM分别提高了23.58%、29.15%;累积产气量达到10 375 mL,产气率为0.3127 L/gVS,较RS-CTM分别提高了17.43%和16.21%.RS-CT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由发酵前的6.03%下降至3.94%,而RS-HECG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则降至3.27%.高效粗磨机的能耗为68.75 kW·h/t,虽较切割机高8.56%,但处理量却是切割机的2.67倍,为0.8 t/h.RS-HECG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10 mm以下的稻草占总量的74.08%;而RS-CTM粒径较大,10 mm以下的稻草仅占总量的39.74%.使用10 L发酵罐验证,与添加RS-CTM的发酵体系相比,添加RS-HECGM的发酵体系在产气率提升19.01%的前提下,厌氧消化搅拌能耗降低了56%.  相似文献   
92.
三唑酮在油菜-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土壤-油菜生态系统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进行了2 a大田试验,并比较了指数模型、GM(1,1)灰色模型、阻滞动力学模型对三唑酮降解规律的描述。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相关;对三唑酮在土壤和油菜中降解行为模拟结果最好的分别为GM(1,1)模型和阻滞动力学模型;三唑酮在土壤中2 a的半衰期分别为3.48和4.38 d,油菜植株中分别为1.98和3.78 d,其降解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3.
于建光  李辉信  胡锋  沈英 《生态环境》2006,15(3):606-610
在连续四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5cm、5~10cm、10~20cm)中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的变化,研究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Metaphireguillelmi)对SOC、POC及MOC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蚯蚓,经连续四年施用秸秆后,土壤0~5cm、5~10cm、10~20cm及0~20cm各土层的SOC和POC含量、0~5cm土层中MOC含量、10~20cm土层w(POC)/w(MOC)值均显著增加;混施秸秆相比表施秸秆更有利于各土层SOC与5~10cm土层POC含量提高。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使0~20cm耕作层土壤中POC和MOC含量有增加趋势;在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时,0~20cm耕作层的w(POC)/w(MOC)值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表明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有助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的提高。田间施用秸秆及接种蚯蚓对于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增加及加快土壤有机碳循环与转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3种类型栽培油菜花粉在两地采集的野芥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结合杂交后的结实率,探讨了3种类型油菜和野芥菜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与野芥菜的亲和性都非常高,亲和性指数达10.0以上,而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低,亲和指数小于0.2.子一代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向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没有降低,而甘蓝型及白菜型和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明显下降,表现在花粉活力降低,结实率极低.上述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基因转移可能性最小,甘蓝型居中,而芥菜型极易向野芥菜发生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95.
河北省曲周县盐渍土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盐渍土区河北省曲周县 79个土壤样点 1 980年和 1 999年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999年与 1 980年相比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 41 % ,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 1 0 2 %和 351 % ,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下降了 38%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秸秆还田量增加 ,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土壤中氮肥、磷肥投入量增加 ,而土壤速效钾下降的原因则是钾肥的施入量不足。对不同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分析表明 ,质地可控制养分的空间分配 ,但人为干预促进了土壤养分含量向均一化方向发展。对不同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表层含盐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表层为轻壤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表层含盐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纤维素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玮  聂俊华  李飒  王欣英 《生态环境》2005,14(6):936-940
为探求促进秸秆降解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速率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降解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酶处理降解率高出不加酶处理7.10%~11.86%,玉米秸秆高出8.01%~14.04%;整个培养期内,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间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最优处理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出对照4.15mg·kg-1,3.60mg·kg-1,32.35mg·kg-1,玉米秸秆高出6.50mg·kg-1,4.27mg·kg-1,47.97mg·kg-1。结果说明添加外源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秸秆降解速率,促进秸秆养分矿化。  相似文献   
97.
以油菜菌核病病株菌核为诱饵,从油菜地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 CCTCC M203020).以生物防治能力好的CBS148.96为对照菌株,比较了两者在油菜叶上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作用和在土壤中对菌核的致腐能力及条件.结果表明:C.minitans CCTCC M203020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适用的pH范围(4.0~7.0)均优于CBS148.96,适片于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具体表现在:(1)C.minitans CCTCC M203020能够完全限制病原菌在叶面的进一步扩展(已萌发孢子率为800A时),而CBS148.96则不能;(2)C.minitaras CCTCC M203020与CBS148.96的生长特性及培养条件相近,但其菌体生长和孢子产量分别高出60%和12%,并发现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孢子的最短周期是3.5~4d,较优培养条件为:20℃、初始pH5.0~6.2、空气湿度90%~97%;敛腐菌核的较优条件为:10^1~10^4孢子/菌核,土壤湿度80%~100%,pH4.0~7.0,图7参19  相似文献   
98.
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影响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溶性钾为示踪元素,解析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贡献.结果表明,2001年秋收季节(10月)水溶性钾浓度(7.68μg/m3)比夏季水溶性钾浓度(2.38μg/m3)高3.2倍,与7月至12月份PM10浓度变化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很显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
浅谈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避免减少秸秆的焚烧、秸秆入河的角度,简要介绍了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减轻了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0.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自古就有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越来越多,农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的越来越少,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农民只好采取最简便的办法——将秸秆就地付之一炬。此举不但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致使机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