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875篇
安全科学   444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2302篇
基础理论   365篇
污染及防治   274篇
评价与监测   23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配制气体样品是异味测试及相关研究的基础工作,配气稳定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准确度。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使用微量进样针量取并转移液体标准物质到3L无臭气袋的传统配气方法。对于异味阈值较小物质或样品浓度处于较低范围时,为了降低取样体积波动对配气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先将标准注入100mL玻璃注射器,充分挥发混匀后再转移部分气体到无臭气袋的两步式配气方法。结果表明,2种配气方法的准确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步式配气法的配气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此外,研究还发现,常见异味物质在被注人气袋后3min内便能完全挥发并混合均匀。除一些挥发性和吸附性极强的物质外,气袋内的异味物质气体浓度能在配好后20min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2.
以木糖为碳源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木糖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研究。考察木糖浓度和初始pH值对木糖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浓度的增加,总产酸量得到提高,但木糖利用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木糖浓度为5 g/L时,其利用率为100%,15 g/L时利用率为73.9%,此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为9.22 g/L。木糖的分批投加可有效促进产酸,尤其是促进乙酸浓度的提高。pH为5.0和6.0左右时,VFAs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而pH为7.0~9.0时,乙酸含量明显增高,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乙酸含量占总VFAs的80.1%。在pH=8.0时经过8 d左右的发酵,VFAs浓度可达9.34 g/L。  相似文献   
993.
最低检出量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荣 《青海环境》2000,10(4):185-186,188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实验条件不同等原因,有时会出现最低检出量与文献给定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4.
995.
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三个国家典型城市上海、东京和首尔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空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等于或严于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而二级标准比其他两国相对宽松,同时,分析了三个典型城市的主要污染特征,对上海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6.
为掌握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该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与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表明:该随机轨道模型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污染物浓度较高,医护人员应穿戴有效的个人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997.
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以及污染物负荷量.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多在径流初期10~20 min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污染物浓度呈波浪性锯齿状降低,至降雨结束,污染物浓度最终趋于稳定,在整个径流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研究对比了两种吸附材料疏水硅胶与活性炭在油气回收装置现场应用效果,对装置出口浓度、吸附量、脱附真空度等参数进行了长期的检测对比,结果表明,疏水硅胶与活性炭表现出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联用形成的混合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量,油气更容易被脱附,在使用的4年多时间中吸附量没有减少,表明其使用寿命更长。根据检测期间吸附罐出口浓度变化和周围异味情况的分析,提出在设计吸附罐和选择吸附剂时,应留有较大的吸附裕量,吸附罐进气时间设置应大于其再生时间,应选择更易脱附的吸附剂,并给出了判断吸附剂失效和更换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建立的粉尘在巷道中的传递方程是一个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方程。在巷道顶底板为吸收壁的条件下,导出了粉尘浓度分布函数。传统的工业沉降室沉降效率公式(横向混合模型)只是论文所列方程的一个特例。降低紊流强度和减小紊流扩散系数和纵向弥散系数均可提高沉降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万维  孙金华  李杰 《火灾科学》2008,17(2):73-76
在顺流风速为7.5cm/s、氧浓度分别为正常大气氧浓度0.9,1.0,1.1,1.2,1.3,1.4,1.5倍的条件下,测量了3mm厚的白木表面水平火蔓延速率及其上方的温度场特性。实验中观察到,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当来流氧浓度小于正常大气氧浓度的0.8倍(绝对氧浓度为16.8%)时火蔓延不能自发维持。当来流氧浓度高于正常大气氧浓度的0.9倍(绝对氧浓度为18.9%)时,随着氧浓度的逐渐增加,火蔓延速率以二次指数形式在增加。另外随着氧浓度的增加,固体表面上方火焰前锋处的温度场也出现了变化,固体表面上方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随着氧浓度的增加向远离表面方向移动,并且高温区域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