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三峡工程于2010年10月26日达到三期正常蓄水位,为了研究三期蓄水后初期长江口的生态环境特征,于2011年4月对长江口水域2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动物的采集,分析了其种类、丰度、优势种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发现浮游动物97种(含20种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33种,水母类13种,介形类5种,毛颚类5种,还有一些其它浮游种类.夜光虫和中华哲水蚤是该水域的绝对优势种.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丰度,采用聚类分析法将该水域的浮游动物分为4组群落区域:外海高盐区、冲淡水和外海水混合区、长江口南支附近、长江口北支附近.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相反的趋势,在长江冲淡水和外海水的混合水域丰度最高,多样性指数最低.物种与环境的CCA(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影响长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营养盐和水温.  相似文献   
42.
43.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文献资料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定量调查结果,探讨了浮游动物多样度以及与均度、单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占中国海的5-7 % ,占渤海的51-7% ;浮游动物多样度在0-10 ~2-28 之间,均度在0-02~0-97 之间,单纯度在0-14 ~0-99 之间;多样度与均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单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厦门海域春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稀释法对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k)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5月,西海域18测站k、g分别为2.41、0.78d^-1;南部海域27测站分别为2.43、1.32d^-1。8月18测站k、g分别为3.00、2.90d^-1;27测站分别为1.94、0.91d^-1。说明厦门海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港湾,具有高的k、g值。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8月,18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微型浮游植物(Micro)具摄食偏好;而27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Micro和Nano级的摄食率相近。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18测站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k、g,结果表明:春季,生长率和摄食率分别为2.00、1.02d^-1;夏季分别为1.52、0.96d^-1。  相似文献   
46.
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杜彩丽  杨丽  赵诣  吴晓敏  徐慕  王丽卿  张玮 《环境科学》2019,40(10):4513-4522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等方法研究了该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 0. 05),但仅在春、夏季节存在空间差异(P 0. 05),其他季节空间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温、叶绿素a、氨氮以及蓝藻丰度是引起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关键性因子. MRT分析表明,当水温13. 07℃时,表现为冬季群落特征,当水温在13. 07~19. 57℃之间时,表现为春季群落特征;当水温≥19. 57℃时,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则为夏季群落特征,而当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时,则表现为秋季群落特征.聚类分析将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分成3个空间区域;春季时,当氨氮浓度1. 11 mg·L-1时,上游进水区(区域Ⅱ)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差异(P 0. 05);而夏季当蓝藻生物量≥2. 58 mg·L-1时,区域Ⅰ的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的空间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利用2008年8月在南黄海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并对浮游动物的群落进行了划分。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浮游幼虫27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54.9 ind/m3,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沿岸水域向中部水域升高的趋势,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之相反。根据浮游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将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南黄海中部群落和长江口沿岸群落,并对各群落进行了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的分析。本研究的群落划分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地理分布的南界向北有所推移。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嘉兴市南湖及南湖水系16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分析,明确了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探讨了影响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共检出浮游动物种类49种;优势种有13种,其中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分别有3种、4种、2种和4种。南湖水体中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均低于7条南湖主要出入湖河流和南湖出入湖口;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显示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说明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较低。RDA分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颗粒物含量、总氮以及亚硝态氮等影响,而不同种类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也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悬浮颗粒物含量、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水温以及鱼类摄食等均可对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产生影响,造成南湖水系浮游动物小型化。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采用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组成、季节演替规律及其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百花水库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41种.其中,轮虫类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优势种为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中剑水蚤(Mesocyclop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②NMDS结果显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群落结构演替划分为3个类群,即Ⅰ组(夏季、秋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圆筒异尾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8种)、Ⅱ组(冬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Ⅲ组(春季组,以沟痕泡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③RDA结果表明,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WT(水温)、pH、ρ(TP)和ρ(NO3--N)是影响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根据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现存量(丰度、生物量)大小,可以判定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为了模拟河流水生态系统演变,探讨热带河流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在流量影响下的沿程变化规律,在求解河流二维浅水方程的基础上,考虑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悬浮碎屑、无机氮、无机磷等输运和演变子模型以及各子模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构建水生态动力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下游龙塘坝至入海口段(长约28 km).数学模型采用ADI-QUICK格式差分方法对水动力学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求解,进而驱动各类生物变量输运和演化.通过对河流水面线高程、营养盐含量、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加以对比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生态参数合理率定前提下,忽略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采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工况下的代表流量加以概化,数值模拟仍能获得局部河段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整体相符合的结果.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但随流量的增大整体上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上游浮游生物生物量为下游的1.6倍,枯水期达到9.3倍.受海水入侵、沿程污染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枯水期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远大于丰水期.枯水期河道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模拟值的最大值分别为77.71和38.56 mmol/m3(均以C计),约为丰水期的3.8倍,说明枯水期水质富营养化风险远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