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1.7 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122.
水培蔬菜法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水培蔬菜法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磷在处理前后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阐明水培法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过程与机理。  相似文献   
123.
对昆山市淀泖水系6个典型监测断面的藻类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做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藻类的计数和分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ELISA)测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并用HLPC验证;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并用来评价水体的营养状况.经过连续4个月的检测,发现所有断面在温度相对低的3月份藻类数量已超出警戒限值2.1×105个·L-1,大部分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4月份所有断面藻类数量已超出危险限值1.2×106个·L-1,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更加严重,6月份所有断面藻毒素为阳性,其中蓝藻数量最高的4号断面,藻毒素HPLC测定结果为0.60 μg·L-1.  相似文献   
124.
蓝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已知的蓝藻毒者素按神经毒性和肝毒性加以分类阐述,并对蓝藻毒毒的检测方法进行描述,比较后的结果表明,生物测试较为直观、快速,但无法用于准确定量测定,化学检测法可作精确定性定量测定;免疫检测技术(ELISA)灵敏度最高。随着藻毒素ELISA试剂盒的商品化,免疫检测技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世界各国对微囊藻毒素的重视,中国也在相关水质标准里新增了微囊藻毒素这项指标.因此,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比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微囊藻毒素检测方面的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在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微囊藻毒素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6.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途径和影响降解的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7.
滇池底泥微生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滇池水华蓝藻中提取提纯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氮源,从长期暴露于蓝藻水华的滇池底泥中,通过从含低浓度到高浓度MCs的逐步培养驯化,获得了高效降解MCs的微生物混合菌群,在初始MC-RR和LR浓度大约分别为50mg/L和30mg/L下,3d内可将MCs全部降解。进一步活性研究显示,不同含碳和含氮化合物虽然能够促进混合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但对降解MCs却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MCs既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又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在富含有机物的天然水体中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微生物对MCs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8.
牛至挥发油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十至(止痢草,土香江,o咕。附岭mL.)主治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黄疽等症【门,其挥发油(Theydsthe。ifOfOwlhoL,简称VO)对30多株致肠炎常见首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3].为了进一步阐明该药抗炎作用的免疫机理,我们观察了VO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材料及处理1.1.l动扶昆明种小鼠,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脚掌肿胀反应实验的小鼠体重为Zltlg,3,其余的实验皆用25。屹,it兼用.豚鼠,由本院动物房提…  相似文献   
129.
本文研究了玉米培养物中T-2毒素的分离提取条件及T-2毒素在不同展开剂下的薄层色谱行为.建立了从发霉玉米中分离提取T-2毒素的方法,其中包括乙腈浸泡、石油醚去酯及甲苯-正丁醇(9:1)硅胶桂层析分离提纯T-2毒素.  相似文献   
130.
藻毒素在传统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朱光灿  吕锡武 《环境化学》2002,21(6):584-589
通过模拟试验及水厂实测数据,考察了传统制水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富营养化原水预氮化会导致藻细胞内的毒素释于水中,混凝沉淀通过去除藻类而去除细胞内藻毒素,但对细胞外的溶解性藻毒素无去除作用,过滤与氯消毒可去除部分细胞外藻毒素,对细胞内藻毒素的去除作用较弱,传统制水工艺不能保证出水藻毒素达标,必须采取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