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6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984篇
安全科学   941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733篇
综合类   7139篇
基础理论   1087篇
污染及防治   519篇
评价与监测   472篇
社会与环境   697篇
灾害及防治   331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991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从现代饮食谈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现代饮食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说明尊重传统、取向素食的饮食方式不仅经济、健康,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2.
郑文贤 《环境》2001,(4):16-18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我我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顺利实施可持续战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3.
巴彦淖尔盟地区草场退化问题已十分严峻,本文分析了巴彦淖尔盟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地貌因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决定环境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支力条件;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并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如地貌因子或成份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或成份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地貌因子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文本论述了三江平原地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地貌的作用,阐明了有关地貌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研究表明:①单个协同创新条件的一致性水平位于0.4928~0.8388范围内,表明单个条件均不构成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②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显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作互动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4种路径,具体归纳为投入主导型、区域互动支撑下的资本赋能型及环境和投入连接下的主体互动转化型3种差异化模式。③条件因素的普适性和替代性分析显示,经济软环境、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成果市场化和区域互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④囿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稟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路径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从组态视角着力于多重协同创新条件的适配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绿色高效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50.
华北区域点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对华北区域点(德州市郊区点)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在线测量,并分析了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及PM_(2.5)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德州PM_(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115.6±24.6)μg·m~(-3);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是PM_(2.5)的主要成分,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2±5.8)μg·m~(-3)和(2.6±2.2)μg·m~(-3),占PM_(2.5)总质量的7.1%和2.2%;PM_(2.5)与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差,偏北风对PM_(2.5)浓度影响较大.同时,本研究利用EC示踪OC/EC比值法对PM_(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了估算,通过估算得到的SOC结果表明,华北区域点冬季SOC是OC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浓度为(4.0±2.9)μg·m~(-3),占OC的45.7%,SOC在白天占比较高(62.7%),早晚由于有局地生物质燃烧影响,SOC占比降低,约占OC的42.7%.本研究还分析了SOC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德州市冬季O_3、含水量、酸度与SO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OC受臭氧浓度影响,但在白天和夜晚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可能存在不同的生成机制.最后,利用ISORROPIA模型估算了颗粒物的含水量和酸度,发现SOC在高含水量和低含水量下存在不同的关系,高含水量更能促进SOC生成;在高含水量下SOC与H~+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在低含水量下则不相关,表明颗粒物含水量较高、H~+浓度较高情况下液相酸催化反应可能对SOC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