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381.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分离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铬,使用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测定。选用7种土壤和沉积物的实际样品,依次讨论了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氯化钾溶液、离子色谱碱性淋洗液4种不同提取剂对六价铬的提取效率,以及超声提取、水浴振荡提取和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3种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研究了10~60 min、25~190℃条件下的最佳提取时间和加热温度;分析了不同提取剂体积和称样量比值条件下六价铬标土的测定量,并探究了提取液的保存条件。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称取2.5 g筛分后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加入25 mL NaOH/Na2CO3提取剂,在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装置上于120℃加热回流60 min,离心后用0.22μm滤膜过滤,用柱后衍生离子色谱紫外检测装置进行测定。相比目前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测定土壤中六价铬方法,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特异性强,降低了差减法或其他前处理技术测定六价铬时所引入的误差,且不受提取液色度、浊度等影响。方法检出限可达0.002 mg/kg,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对于...  相似文献   
382.
沙尘不同的垂直分布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不同,通过卫星观测结合数值模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沙尘辐射加热作用,有利于理解沙尘对该地区大气热结构的影响机制.因此,本研究利用CALIPSO气溶胶产品和SBDART模式,分析了2007—202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沙尘气溶胶及其短波加热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AOD,532 nm)分别为0.300~0.350和0.086~0.108,平均值分别为0.328和0.097.塔克拉玛干沙漠季节平均DAOD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冬季,而青藏高原的 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的沙尘消光系数(σD)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2007—2020年,两地的σD在春季均呈增加趋势,而在秋季则呈减小趋势.春季和夏季的短波沙尘加热率(SW DHR)均大于其它两个季节,其中春季最大,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空冬季最弱,青藏高原上空秋季最弱.春夏季,青藏高原北坡存在较强沙尘加热层,其顶部高于5 km,其强度及高值区从春季到冬季 逐渐减小.从年变化来看,春季短波加热率呈加强趋势,秋季呈减弱趋势.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空沙尘加热率(DHR)最高的区域,对高原沙尘输送和辐射加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3.
目的 提升盐雾箱饱和加湿桶湿式加热性能,保证盐雾试验过程沉降盐雾溶液浓度的稳定,进行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桶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对饱和加湿桶压缩空气入口和出口进行结构设计,入口采用散流器实现湿式加热,出口设置气水分离器,对出口气流进行气水分离,从而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对饱和加湿桶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散流器可以使气流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流动,有效抑制气流直通液面的浪涌现象,避免液滴飞溅产生,并增大了压缩空气与去离子水的接触面积。供气压力为50~150 kPa时,饱和加湿桶出口气流的相对湿度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达到83%~90%,且试验过程出口流道无明水喷射。结论 通过对饱和加湿桶的设计,有效提升了湿式加热的效率,并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满足盐雾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84.
针对电炉变压器特殊结构难以实现常规差动保护的问题,采用新型电子式互感器,实现了电炉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的采集;并通过分析计算,设计了电炉变压器差动保护配置方案。结果表明:电炉变压器三侧纵差与高压侧分差构成逻辑“或”门输出,是电炉变压器差动配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85.
为抑制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热失控传播,构建液氮(LN)对热失控的抑制试验系统,揭示在外部加热和过充条件下,LN对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外部加热条件下,热失控自紧贴加热板的电池向两侧传播,共6块热失控电池;同条件下,注氮后热失控电池温度降低超过100℃,峰值温度降低70℃以上,LN冷却效率为42.9%,有效利用率为4.1%,热失控剧烈程度降低,传播被阻断;改变加热板位置使LN不直接接触热失控电池时,LN的冷却效率为18.3%,有效利用率仅为2.1%,远低于接触组,且热失控电池回温至207℃,LN不能终止电池热失控进程,LN直接接触热失控电池时达到最佳抑制效果。过充条件下,电池模组内共7块热失控电池,峰值温度均超过345℃;注氮组无热失控电池,电池峰值温度为127.4℃,LN冷却效率为41.7%,在电池模组压降时注氮可防止热失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