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指明了研究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必要性.将国内最常用的两种提取方法--索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索式提取的方法更适合从土壤中提取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提取剂和洗脱剂可选比例1:1的丙酮和石油醚,回收率可在70%~90%之间;而超声波提取的方法比较适合从土壤中提取个别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op′-DDT 和pp′-DDT,节省实验时间,试剂使用量少,回收率也可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石油醚为油相的乳状液膜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醚为油相,以聚异丁烯单丁二酰亚胺(T151)、聚异丁烯多丁二酰亚胺(T155)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W/O(W代表水相,O代表油相,下同)单重乳液和W/O/W多重乳液,并进行了乳状液膜稳定性的研究.以破乳率、泄漏率和表观溶胀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油水比(油相体积与内水相体积的比)、乳水比(W/O单重乳液的体积与外水相体积的比)、制乳转速等参数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油水比、乳水比和制乳转速均存在最佳值,即:(a)T151体积分数6%,油水比1:1,一次制乳转速3 000 r/min,乳水比为1:6,二次制乳转速300 r/min;(b)T155体积分数4%,油水比1:1,一次制乳转速4 000 r/min,乳水比为1:8,二次制乳转速400 r/min,此时的W/O/W多重乳液乳状液膜最稳定.  相似文献   
13.
鱼类石油烃污染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鱼类石油烃污染的研究,了解石油烃在鱼体内各部位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在鱼油,鱼肠和鱼肝中有较大的积累,而在鱼肉内的积累量是较小的,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焚烧三氯苯生产废渣排气中六六六的采样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为吸收剂,采集排气中的六六六,然后溶于水相,用石油醚把萃取,经浓缩,供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六六六4种异构体平均回收率为88%-98%,变异系数为4.6%-9.8%。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矿物油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矿物油测定中存在着石油醚脱芳烃技术实用性差、分液漏斗使用的润滑剂引起误差和石油醚用量大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可行的方法,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矿物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废石油醚的蒸馏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废石油醚回收方法进行实验探讨,结果表明:废石油醚可以通过水浴蒸馏提纯,水浴温度控制在81±2℃下较适宜,蒸馏提纯的石油醚须随时进行透光率监控,经鉴定合格后,可与新购石油醚同等使用。经对40个水样矿物油分析结果统计检验,在95%置信水平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泥石油醚浸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油醚浸提技术对含油率为50.1%的污泥进行处理,以回收原油.当温度为45 ℃,搅拌时间为5 min,水加入量为20 mL(pH值为9),石油醚加入量为9 mL时,油去除率为93.70%.采用气相-质谱(GC-MS)联用仪对石油醚浸提回收的废油进行定性分析并与原油进行了对比,证明该工艺可以有效保证回收废油的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建立了用活性炭作吸附剂、脱芳烃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挥发组分的方法。取家用抽油烟杯内的油烟气冷凝液加热到200C的样品萃取液作标准油品,在225nm处测紫外吸光值,绘制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86~0.999之间。实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脱芳烃石油醚对样品中油烟挥发组分萃取率可达90%以上,样品测定重现率达76.7%。红外光谱分析标准油品挥发组分初步认定为烃类、卤代烃类、醇酚醚类、醛酮类、羧酸及其衍生物类、稠环杂环类和胺类等。  相似文献   
20.
花生和油菜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成品油的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选取种植在郴州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区的花生和油菜2种油料作物,研究了重金属在这2种油料作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再利用2种有机溶剂(正己烷和石油醚)对果实进行索氏萃取,探讨油中重金属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花生和油菜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性和积累能力,花生根、茎、叶对重金属Pb、Cu、Cd积累性较强,其中Cd在根、茎、叶中的富集系数都高于4,为土壤本底值的5~6倍.花生红皮则对Cu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为3.30,浓度达到了358.26 mg/kg;油菜中重金属Zn、Cu、Cd在各部位的分布为:叶>根>果荚>茎>籽,说明油菜叶对Zn、Cu、Cd的积累能力更强.通过2种有机溶剂对花生果实和油菜籽进行萃取,结果发现,石油醚对花生油的萃取率高于正己烷,正己烷对油菜的萃取率大于石油醚,且花生和菜籽的毛油中重金属As和Pb的含量都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0.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