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长三角湖州市土壤磁化率与铜、锌有效量和全量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84个地表土样、17个剖面土样和11个基岩样的磁参数与化学分析测试,对湖州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Cu、Zn有效量和全量分布规律、成因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表层土壤磁化率高值异常区总体上与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有效量和全量高值分布区吻合程度非常高;剖面土壤磁化率值与Cu、Zn有效量和全量含量总体上均呈现出向下递减的相同特点。②表层土壤磁化率与Cu、Zn有效量和全量高值异常均系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影响所致,主要与当地城镇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施肥、工业“三废”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等有关。③表层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Cu、Zn有效量和全量含量之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
为进一步探索福建闽南沿海晚第四纪环境及气候演变的规律,选取漳浦前湖湾的海岸剖面以及海岸、海滩两个钻孔作为代表剖面,并对剖面(D2)进行间距10 cm刻槽,共采样70个,对钻孔岩芯进行10 cm的等间距采样.其中剖面延续性钻孔CHHA采样72个,海滩对比钻孔CHHT采样38个.另外选取当地海岸的风砂堆积物、海滩沉积物、河流沉积物作为典型沉积环境判别的参考.进行两项实验:1)对所有样本进行粒度测试;2)对所有样本进行高低频磁化率的测试.通过实验获得了距今4万年以来的沉积物粒度数据和相应时期的磁化率数据.研究表明:1)当地气候形成经历了湿热、干冷、更干冷、湿热4个人的冷暖交替时期;2)前湖湾的环境经历了由河流沉积环境转为海滩沉积环境.再转为风砂堆积环境的变迁;3)古树林很可能原生于此,后因海面上涨而被现代海滩沉积覆盖.  相似文献   
43.
为了对比在同种基岩与气候背景下,相邻花岗岩流域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借助粒度组成、pH值和磁化率等实验方法,测定了粤东榕江和漯河流域阶地上发育的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数据结果说明,螺河流域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强于榕江流域阶地上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粒度组成还表明,两流域该类型风化壳具有在<2μm粒级含量上冲积层大于基座风化壳的特征.两个流域风化壳粒度组成差别的原因是两个流域不同的剥蚀速率,榕江流域剥蚀速率较快.pH值在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剖面上呈现三低两高间隔出现的规律.螺河流域风化壳磁化率低于榕江流域是由局部的地貌条件决定,磁化率在粤东地区该类型风化壳的指示意义不准确.  相似文献   
44.
索尔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的北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研究资料匮乏。通过对索尔库里北盆地彩虹沟剖面新近纪中后期沉积物的古地磁测年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揭示了索尔库里盆地13.5~2.5 Ma长序列气候演变过程。13.5~9.2 Ma时期相对冷干,9.2~5.3 Ma时期相对温湿,5.3~3.9 Ma时期相对暖湿,3.9~2.5 Ma时期再次转为冷干。11 Ma左右,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到阻止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方运输的高度,地处走滑盆地的索尔库里地区逐渐变得极其干旱,标志着亚洲内陆干旱化在此背景下开始。红粘土磁化率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证据显示,西风在本区贯穿始终,而季风的出现加剧了亚洲内陆古气候的干湿更迭,对区域及全球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析了天山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两个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位于海拔2074m的鹿角湾剖面与海拔527m处的大佛寺剖面黄土粒度特征比较相近,但鹿角湾剖面黄土整体细于大佛寺黄土,并且其细颗粒分布范围也大于大佛寺剖面,而粗颗粒的则相反。鹿角湾剖面中全新世以来地层磁化率与成壤作用相关,显示成壤增强模式,其下末次冰期地层磁化率及大佛寺剖面磁化率与粗颗粒沉积相关,显示风速论模式。造成两个剖面粒度及磁化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导致的沉积颗粒分选及降水量不同引发的成壤作用差异。全新世中期以来大佛寺剖面记录的气候整体处于干旱状态,而鹿角湾剖面同时期地层受地形影响则记录了相对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商丘市毛堌堆镇若干村落地表灰尘磁化率进行测试,对比自然村落和集聚村落地表灰尘磁化率、集聚村落与城市地表灰尘磁化率,以及探究集聚村落内部地表灰尘磁化率差异,定量研究农村村落的地表灰尘磁化率特征。结果表明:灰尘磁化率(Xlf)变幅为50.12×10~(-8)~266.97×10~(-8) m~3/kg,平均值为115.51×10~(-8) m~3/kg;频率磁化率(Xfd%)变幅为0.93%~5.97%,平均值为2.73%;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地表灰尘磁化率升高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集聚村落地表灰尘磁化率大于自然村落但小于城市;集聚村落中心地表灰尘磁化率大于外围;灰尘磁化率值与村落规模呈正相关。农村地表灰尘磁化率可以揭示各农村村落地表灰尘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7.
利用环境磁学的手段对昆玉高速公路跑马山段左右两侧表层土壤进行监测,发现高速公路两侧表土磁化率(Xlf)有向公路增加的趋势,其中距离公路20m以内的地带这种趋势最为明显。频率磁化率(Xfd%)分析表明,磁化率值向高速公路增大趋势与成壤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SP)无关,预示着土壤受到了污染,而距离公路20m的地带污染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以钢铁厂和有色金属行业排放的PM2.5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相模型DPM(Discrete Phase Model),并加入UDF自定义编程,研究高梯度磁场下不同入口风速、颗粒粒径、外磁场强度、磁性纤维磁感应强度以及磁化率对捕集效率的影响,并结合颗粒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0.5μm≤dp≤2.5μm,v=0.1m/s时,利用高梯度磁场(H=0.1T,B=0.06T)可以使单纤维捕集PM2.5的效率提高为原来的4.23倍,得出磁性纤维周围存在2个引力区和2个斥力区.同时,在高梯度磁场中磁性纤维对PM2.5的捕集效率随入口风速呈先减小后趋于平稳的规律;而捕集效率随粉尘粒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dp=1.0μm时的捕集效率提升最大,无论是外磁场强度还是磁性纤维磁感应强度,磁性纤维对颗粒的捕集效率与场强都呈一次函数关系,效率增长率KB>KH;随着颗粒磁化率的增加,磁性纤维对颗粒的捕集呈现两段线性增长规律,前后两段效率增长率K1>K2.当颗粒经过高梯度磁场区域时,入口风速、粉尘粒径、场强对运动轨迹影响较大,而磁化率对运动轨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9.
金丁剖面MIS3阶段黄土地层记录的温湿气候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北部金丁镇马兰黄土中磁化率、Rb/Sr、全铁含量(TFe)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气候指标测试分析,并结合光释光年代学数据,着重地探讨了金丁剖面黄土地层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金丁剖面MIS3阶段总体气候特征温湿,冷暖气候频繁波动,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阶段:51.6~44.9ka B.P.,弱温湿;42.0~39.9ka B.P.,中等温湿;37.4~27.8ka B.P.,相对强温湿;以及44.9~42.0ka B.P.和39.9~37.4ka B.P.两个冷干期。金丁剖面MIS3温湿气候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认为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增加导致的增温作用更直接,而高纬驱动与低纬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尚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