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化工环保》2008,28(4)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制备方法。由水泥、石渣粉、聚苯乙烯颗粒、增黏剂、水为原料制成,其各成分配制质量比为水泥:石渣粉:聚苯乙烯颗粒:增黏剂:水=1:(6~9):(0.005~0.05):(0.01~0.02):(0.35~0.5);经搅拌、成型、静置1d后,再经养护后制得空心砌块。该砌块中含有适量的聚苯乙烯颗粒,砌块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至0.5W/(m^2·K)左右,  相似文献   
102.
泥炭和腐植酸类物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叙述了泥炭的形成、组成、结构、泥炭及腐植酸类物质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应用:用泥炭净化被放射性污染的废水;用泥炭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用泥炭净化工业和城市污水;泥炭对水中石油及其产品的吸附;泥炭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清除.因此,泥炭和腐植酸类物质是净化生物圈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并突地介绍了非溶剂型热介质法消泡回收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4.
综合利用聚苯乙烯废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已有数百家生产、加工聚苯乙烯塑料 (PSF)的工厂 ,年产量达数万吨。加工成型PSF的废次品量 ,以及一次性使用于防震、包装的废弃品量在日益增加。废塑料的再生处理以及作为资源重新加以应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世界各发达国家已列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国内已有资料报导[1 ] ,利用废PSF生产粘合剂、涂料及聚丙烯表面涂层等。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利用废PSF生产防水涂料[2 ] ,目的是为了开拓一条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废PSF的途径。这种综合利用的方法 ,既可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又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简介生产方法。1…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并突出地介绍了非溶剂型热介质法消泡回收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6.
非水溶性介体厌氧生物催化技术是目前环境领域研究热点,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将5种醌基化合物接枝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载体上.以1,4-萘醌为例,分别从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来研究其对载体接枝1,4-萘醌体系的影响,其中最佳的反应温度为78℃,最佳的反应物摩尔比为1,4-萘醌∶氯甲基聚苯乙烯=2∶1.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醌基基团成功地接枝在了大分子骨架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上.制备的5种醌基材料作为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能催化提高生物反硝化速率和偶氮染料脱色,同时在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中表现了良好的循环使用性.此研究开拓了醌基功能材料的制备新路径和介体催化技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7.
在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中,发泡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本文介绍的最新技术第一优点是工艺简单,整个生产工艺只需二套设备,减容机和薄膜蒸发造粒机。废弃发泡塑料在减容机中经减容(体积能减少到原来的1/200)成一种凝胶体,该凝胶体经薄膜蒸发造粒机,就可得到再生聚苯乙烯粒子。生产成本低是本技术的第二大优点,回收粒子的生产成本仅为新粒子生产成本的49%。  相似文献   
108.
徐航  张冰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2023,(10):5562-5573
在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AGS)中接种小球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BGS)系统.开展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对ABGS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低浓度PS-MPs(1mg/L)对ABGS的生物量、藻类生长、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相较于ABGS对照组,高浓度P S-MPs(10mg/L和100mg/L)胁迫作用下ABGS的生物量、藻类生长、沉降性能受到了明显抑制,叶绿素α/MLSS比值降低了0.19mg/g,污泥平均粒径降低了200μm,颗粒污泥结构逐渐松散破碎,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了4.83%、5.06%和4.11%.此外,PS-MPs抑制了ABGS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降低了EPS中色氨酸和芳香族蛋白质的含量.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方面,PS-MPs提高了ABGS系统内物种多样性,但抑制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功能细菌的生长,不利于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9.
以铜为目标污染物,系统地研究了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塑料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测定了吸附时间、铜离子浓度、PS浓度、粒径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μm PS比6.0μm PS吸附能力强,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0.1638±0.0204)和(0.1091±0.0133)mg/mg;吸附在720min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可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较好地拟合(R2分别为0.929、0.904和0.866、0.885);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很好地拟合(R2分别为0.974、0.976和0.966、0.977).此外,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PS吸附量增加,但吸附速率减小;而随PS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减小,吸附速率增加;当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时,PS对铜的吸附量增加.本文中微米级PS对铜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海洋中微塑料吸附铜的环境行为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有报道显示潮间带微塑料含量相对较高,然而微塑料对栖息于潮间带生物影响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少。本文采用近海沉积物中的代表性物种-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受试生物,以10 μm荧光聚苯乙烯微粒(PS)作为目标污染物,初步研究了海水暴露途径下沙蚕对PS的摄入、蓄积和排出情况,以及沉积物暴露途径下微塑料对沙蚕掘穴行为影响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沙蚕摄入荧光PS的量在48 h内随时间而呈线性增加;转移到干净海水中后,体内残留PS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96 h后体内PS残留百分比只有2.2%。然而,沉积物途径暴露14 d后沙蚕在干净沉积物中的掘穴时间显著延长,并且摄入PS微粒可造成沙蚕体壁表皮细胞凋亡和肌肉细胞线粒体水肿。沙蚕掘穴行为的改变很可能与其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本研究强调了行为学指标在评估微塑料对底栖动物沙蚕毒性效应中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期望为深入探讨微塑料致毒机理及科学评估微塑料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