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为提升稻田周边湿地对农田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率,有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导致的氮磷流失,采用农业废物稻秸秆为有机碳源与沉水植物组合构建强化湿地系统,共设置不种植苦草且不添加稻秸秆(NS)、只种植苦草(VN)、只添加稻秸秆(SS)和种植苦草并添加稻秸秆(VS)4个处理,研究强化湿地对不同形态氮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1)在处理以氨氮(NH4+-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VN和VS对废水中TN和NH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种植苦草是提升湿地对NH4+-N农田径流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2)处理以硝态氮(NO3--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SS和VS对废水中TN和NO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添加稻秸秆显著提升了湿地对NO3--N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2.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中国农田镉(Cd)污染严重且面积广大,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对Cd污染农田进行边生产边修复至关重要。采用大田试验,在Cd轻度污染农田种植甜高粱(Sorghum dochna)、油葵(Helianthusannuus)、油菜(Brassica napus)、白芝麻(Sesamumindicum)和亚麻(Linumusitatissimum)5种高生物量经济作物,设置甜高粱-油菜、油葵-油菜和白芝麻-亚麻3种全年轮作模式,探究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1)3种轮作模式中作物各部位的富集系数大于1,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其中,亚麻Cd富集能力最强,各部位富集系数为1.97-9.68。白芝麻、油葵茎Cd富集能力较强,甜高粱和油菜富集能力相对较弱。(2)5种经济作物均能在Cd轻度污染农田正常生长,总生物量依次为甜高粱>油葵>油菜>白芝麻>亚麻。(3)各作物均能有效提取农田中的Cd,提取总量依次为油葵>甜高粱>亚麻>白芝麻>油菜。(4)白芝麻-亚麻、油葵-油菜和甜高粱-油菜的Cd提取总量分别为32.18、30.05、28.32g·hm  相似文献   
45.
分析基于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的江苏省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碳足迹,对评估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了稻季和麦季生产系统的碳足迹,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排放参数下稻季和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的碳足迹存在显著差异(P<0.05),国际参数下的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比本地化参数下的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平均高出11.5%,但小麦碳足迹在不同的参数下差异不明显(P>0.05)。2)各项农业活动对碳足迹的贡献也不同,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主要受到CH4、N2O和氮肥的影响,在本地化和国际参数下分别占比39.7%、7.23%、32.6%和46.4%、8.72%、27.8%。3)江苏稻麦周年轮作系统中,碳足迹与氮肥和柴油的相关度较高,且氮肥和柴油表现为极显著水平(P<0.001),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4)在稻麦周年轮作中不同种植规模碳足迹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对发现,在小麦种植中不同排放参数下平均碳足迹都是大规模最小,中规模次之,小规模最大。而在水稻种植中不同排放参数下平均...  相似文献   
46.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田下杂草生物量下降,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可以对稻油复种模式中春季杂草群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47.
秸秆腐解剂在秸秆还田中的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微区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腐解剂对小麦、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秸秆腐解剂对小麦、水稻秸秆腐解速率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秸秆还田时施用秸秆腐解剂对提高稻、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的原因是穗数和粒数增加;稻、麦秸秆还田量不同时,还田量大且配施秸秆腐解剂的效果较还田量小好;麦秸秆还田方式不同时,麦秸以栽稻前耕翻还田且配施秸秆腐解剂的效果较好,上水沤制的效果较差;秸秆腐解剂能促进稻、麦秸秆较快腐解,减轻和防止多量秸秆还田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并可稳定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8.
49.
四川盆地再生稻气候生态类型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0.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速公路,提高公路网的密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高速公路穿越湿地也造成了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正在建设的济-菏高速公路穿越稻屯洼湿地,公路建设过程及建成运营后都会对稻屯洼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济-菏高速和稻屯洼湿地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