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安全科学   362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941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介绍了1993年获得的两个中等地震震例的情况,并以此验证据以往震例总结出的预报公式。验证的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另外,文中指出了该手段的主要优点及克服其缺点的可能途径,即有些台站可采用地磁等变线差值法处理。  相似文献   
102.
前言等斜率灰色聚类法是以等斜率的方式来构成白化函数,从而较大地拓展了各类白化函数所表达的污染范围,并以修正系数对白化函数进行修正,使相邻白化函数在评价级别分界值上具有相同的函数值,避免了边界值附近的误判现象,提高了分辩率,解决了边界值问题。该法既能评价出各评价对象的污染级别,也能同时评价出污染的轻重顺序。本文用等斜率及色聚类法评价衡水电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其结果与实际是相符的。1评价方法1,王建立白化函数首先选择GB3O95-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分级标准,然后依据分级标准确定评价对象的污染级别,…  相似文献   
103.
104.
导流电凝聚法脱除印染废水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长海 《化工环保》1999,19(5):264-268
阐述了导流电聚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采用该法处理印染废水,通过试验确定了废水电解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后印染废水的色度,pH,COD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操作简单,电耗低,产生废渣量少,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5.
106.
有人认为,通过铭记一代人的爱好,通过研究一代人尊崇的对象,我们就能了解这一代人的生活。那么,在很多年以后,人们又将如何来铭记我们、研究我们,给我们这个时代与我们的生活进行一种什么样的描述?……这些煜煜发光的团体或个人的名字,他们是不是已经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被赋予的涵义,是不是已经被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人认可趋同,依然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在以保证每一个人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为已任的我们这个群体里,他们是勿庸置疑的精英,是我们这个缺少英雄的时代里值得尊崇的英雄。  相似文献   
107.
据《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五类,太湖和滇池为劣五类。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暴发蓝藻,严重危及无锡群众饮水安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些状况说明,我国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仍然粗放,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相当多的江河湖泊污染已不堪重负,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必须实行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08.
文中针对传统防雷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智能建筑遭受雷电的途径,提出了智能建筑应建立整体防雷系统,即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技术.最后揭示了发展中的智能建筑的几种防雷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9.
林玲 《环境》2009,(2):8-11
2008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检察院以检察机关名义,单独提起全省首例环保公益诉讼,状告一家污染河道的无证洗水厂,一审获判赔11万多元。“官告民”,这样的案例似乎并不多见,检察院又为何又成原告呢?  相似文献   
110.
聚焦COP15     
《环境》2010,(1)
本期每月聚焦,特约了2位青年作者,创作了3篇评论和日记。他们中既有哥本哈根大会的亲历者也有旁观者,文章既包括感受也包含思考。我们希望,经由《环境》杂志这一媒介,在这场全球背景下,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的盛事中,他们能够坚定而清晰地传达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