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Y_mSi@Al_(12)(m=1—3)团簇及其贮氢性质.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尺度范围内,钇原子未在Si@Al_(12)团簇上团聚;每个钇原子按18电子规则吸附氢分子,其中Y_3Si@Al_(12)团簇可以吸附16个完整氢分子,贮氢质量分数为5.0%,平均吸附能处于0.324—0.527 eV之间,较为理想的吸附能说明在室温条件下吸氢和脱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敏  朱开玲  李洪波  张涛  肖天 《环境科学》2008,29(4):1082-1091
利用PCR-DGGE技术对2个季节(2006-04和2006-10)的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通过软件Glyko Bandscan分析DGGE图谱,4月份所有站位的条带数相近(约17条),多样性丰富;10月份,在冷水团范围以内站位的条带约16条,其多样性也较丰富;而在冷水团范围以外站位的条带少(约12条),其多样性较低.细菌16S rDNAV3区特征片段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共得到24条条带,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4条带分别归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在24条序列中有16条分别与变形细菌亚群的γ和δ-Proteobacteria相似,有5条与拟杆菌门相似.时空分析发现,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海水温度为7-12℃)的细菌群落组成和10月份(冷水团存在期)冷水团内部水体(海水温度低于10℃)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同(都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与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海水温度大于19℃)的(包括γ-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不同.优势菌群也存在同样的分布特点,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的优势菌群与10月份冷水团内部水体的优势菌群也相同(都是γ-Proteobacteria),而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不同的站位优势菌群不同.该海域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冷水团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酸化超滤法和螯合超滤法回收再利用SDS胶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Cd2+的浓缩废液为对象,考察了不同的酸化剂、螯合剂、pH值、操作模式对Cd2+的分离、SDS胶团的回收和再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超滤法最适宜的回收条件为:硫酸作为酸化剂,pH值为1.0,间歇式操作,此条件下,浓缩废液中Cd2+分离率和SDS胶团回收率分别为98.0%和58.1%,回收的SDS胶团再次应用到MEUF中处理含Cd2+废水,Cd2+去除率仍有80.2%;螯合超滤法最适宜的回收条件为:EDTA作为螯合剂,不控制pH值(pH=4.4),间歇式操作,此条件下,Cd2+分离率和SDS胶团回收率分别为90.1%和60.5%,再次应用到MEUF中处理含Cd2+废水,Cd2+去除率达到79.4%.  相似文献   
24.
2011年12月9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教授王广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因在“原子团簇”领域的贡献而增选。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絮团尺寸对全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和图像颗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全尾砂絮凝沉降实验,基于Giddings函数的沉降速度模型,提出全尾砂絮团图像颗粒分析,探究各时段絮团尺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尾砂浆浓度为15%、絮凝剂溶液浓度为0.25%、絮凝剂单耗为20 g/t,pH值为10时,絮凝沉降效果最佳,最大沉降速度达13.12 mm/s;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沉降速度随絮团直径、长径比减小而减小,随圆形度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控制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提高沉降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辐照条件下Ni与Si元素的相互作用对RPV合金中团簇形成演变的影响.方法 对PRV合金的三元模型合金Fe-Ni-Si做离子辐照实验,并采用原子探针技术对团簇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进行硬度分析.结果 纳米压痕的结果表明,材料的硬度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原子探针结果表明,辐照后材料中产生了Ni-Si溶质团簇...  相似文献   
27.
冯小军 《绿叶》2014,(10):107-113
正眼下,草木正在返青,去岁曾经辉煌过但现今已经死败的枝叶还支棱着,新生的草虽然已经破土、生长,但却隐在黄草之下,矮小的刚见绿色。三月茵陈四月蒿傍晚的斜阳映照在土坎子下那一片蒿子地上,明媚里现出嫩黄。天刚下过雨,山地湿漉漉的,草长得很生翠。这里有数不清的野草,我只注意到了蒿子。这会儿青蒿比艾蒿还精神。我走过这片野地,腿脚荡着它的时候一股清香弥漫开来。我随手掐了一段儿艾草的嫩芽,闻着香气,想起少年时候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食。做这种吃食要事先预备糯米团子,把艾叶儿洗干净,然后放在一起用碾子轧。这样做,清香的艾香融进糯米团子里。之后是把黄豆  相似文献   
28.
春光无限     
正~~  相似文献   
29.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藻源性黑水团发生过程中沉积物表层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Fe-S-P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入藻细胞后很快形成厌氧、还原环境,使得沉积物中Fe-S-P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实验第1d,表层上覆水中的Fe2+、SO42-、S2-含量高达4.993,242.0,387.57mg/L,为对照样柱中的1.8倍、2.2倍和18.8倍;在沉积物4cm处其浓度分别为8.5,40.0,65.3mg/L.随后,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Fe2+、S2-含量表现出一个先快速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其浓度分别在实验的第3,2d达到最大值为11.1,634.6mg/L. 沉积物中PO43--P浓度受Fe-P解析等具有滞后性,从实验的第2d后开始直至实验结束时表现为其含量持续增加,到实验结束时其浓度为39.450mg/L,为对照样柱中的242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Fe-S-P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藻华聚集形成的厌氧环境中发生了剧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沉积物中形成的Fe2+、S2- 和 PO43--P不断向上覆水体中扩散,对形成黑水团的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阻碍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湖南南部铅锌矿区铅锌富集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桂阳县铅锌矿区采用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112个,分别测定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铅锌含量,筛选铅锌富集植物。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铅锌污染十分严重,矿区土壤铅和锌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177.22、3165.89 mg·kg^-1。植物样品根系的铅锌质量分数分别为:264.00、666.11 mg·kg^-1,地上部铅锌质量分数平均为165.56、363.87 mg·kg^-1,植物根系的铅锌含量与土壤的铅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以地上部铅质量分数大于450 mg·kg^-1、锌质量分数大于750 mg·kg^-1、转运系数大于1、植物地上部形态高大为筛选条件,筛选出5种铅富集植物分别是:糯米团(Hyrtanandr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酸模(RumexacetosaLinn)、毛叶堇菜(Viola verecumda A.Gray)、地榆(Garden Burnet Root);3种锌富集植物分别是: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 Brown)和糯米团;糯米团茎叶的铅锌质量分数分别为635.48、919.51 mg·kg^-1,可作为铅锌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